恒大轉型聚焦高質量增長 土儲新政凸顯去杠桿決心
“今年開始強調以效益為中心,公司不再追求規模。” “從2017年開始,我們向低負債、低杠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變”8月28日下午,在恒大2017年半年業績發布會上,恒大管理層言語鏗鏘。
基于這一發展思路,中國恒大(HK.3333)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半年業績。數據顯示,恒大上半年實現營業額1879.8億,同比大增114.8%;實現凈利潤231.3億,同比大增224%;業績大增的同時,實現凈負債率大幅下降近一半。
去杠桿:“三低一高”轉型
作為龍頭房企,恒大業績連年快速增長,但過去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發展模式也導致了負債率較高。今年以來,恒大提出向低負債、低杠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發展模式轉變,核心就是大幅降低負債率。
上半年,恒大通過成功引入兩輪合共700億戰略投資、兩個月內迅速還清1129億永續債、發行8年期63億美元債券等措施不斷優化資本結構,大幅降低了負債率。
恒大在土地儲備上的新策略,或許更能反映許家印持續降低負債率去杠桿的決心。據介紹,恒大實施了土地儲備負增長計劃,計劃土地儲備每年下降5%-10%,相當于每年減少1000到2000萬平米土地儲備。這在同行仍在在拼命搶占這一行業核心資源的情況下,顯得魄力十足。
恒大降低土地儲備的邏輯在于,房企每年將大量資金投向土地,由于土地開發需要較長的周期,導致了大量的資金沉淀,負債率也由此推高。而目前恒大已擁有2.76億平方米的充足土儲,土地儲備負增長的底氣由此而來。
另據恒大首席財務官潘大榮透露,在多重降負債舉措下,今年年末恒大資產負債率將下降到67%左右,2018年末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
有長期研究上市房企的分析人士表示,大房企總能將自身發展與從行業周期結合,恒大過去儲備了大量土地儲備,以規模優勢成功在行業紅海中脫穎而出。而到了后規模時代,迅速通過戰略轉型去杠桿增效益,業績迎來新的爆發點,可謂為同行指出了房企未來發展的方向。
增效益:業績大幅提升創紀錄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所有戰略舉措的目的,都會落在“增效”上,恒大交出了史上最好的半年報,凈利潤大增、負債率大降,無疑是高質量增長的最佳注腳。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恒大實現凈利潤大幅上漲至231億,核心業務利潤273億,歸屬股東利潤188.3億,均創歷史新高。
實際上,恒大自上市以來就連年保持快速增長,如銷售額從303億增至3734億。業內人士認為,房企銷售能力與盈利增長直接掛鉤, “去年是恒大的銷售大年,因此今年結算時,恒大的利潤也錄得大幅增長。而今年恒大的銷售更勝去年,前七月達到2882.5億,明年的利潤或再創新高。”
恒大業績的高增長,引起了國際大行的關注?;ㄆ?、美林、法巴、野村證券、星展、中銀國際、國泰君安、中金、聯昌國際等國內外大型投行紛紛給予恒大“買入”評級,目標價最高31.8港元。
花旗則認為,恒大經過多年的高增長,現在已經步入收獲期。上半年恒大毛利大增,隨著售價的提升,毛利將繼續提升。此外,永續債全部贖回后負債率不斷下降,并且管理層承諾三年降至70%左右。再加上公司引入第三輪戰投,以及公司控制土地規模,預計土儲每年下降5-10%,相信公司盈利水平能推高估值。美林則認為,恒大上半年業績證實了其向“規模+效益型”的戰略轉型、去杠桿化。根據公司的承諾,預計其將繼續降低負債,進一步降低股權風險溢價。對此提高18-19年的核心盈利預測8%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