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骨折價”,藥企“求廢標” ——藥品短缺的背后
盡管對招標降價有心理準備,但慘烈程度仍超出業界承受能力?!皬木耪?、七折、五折到一折,專家建議價低得可怕?!毕喈斠慌髽I面對“骨折價”,選擇了無奈接受。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3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多地藥品短缺背后 招標“骨折價”,藥企“求廢標”》)
盡管對招標降價有心理準備,但慘烈程度仍超出業界承受能力。“從九折、七折、五折到一折,專家建議價低得可怕。”相當一批企業面對“骨折價”,選擇了無奈接受。
耿鴻武覺得,政府招標限價的考量是藥價虛高,是要減輕醫療機構和普通公眾的負擔,愿望和出發點是良好的。雖然確實有一部分企業因為中標壓價導致利潤縮減、經營困難,但從藥價的整體水平來看,確實存在虛高,“國家的判斷沒錯”。
在國外,有專門做藥物經濟學評價的機構,不僅有醫學、藥學專家,還包括經濟學、財務、倫理學方面的專家。綜合考慮臨床療效、生產成本、倫理社會學效應,形成比較合理的藥品價格。
抗菌藥諾氟沙星膠囊、治療冠心病和心絞痛的復方丹參滴丸、扁桃體發炎常用的阿莫西林顆粒、小兒清肺化痰泡騰片……2017年8月16日,這些為人熟知的藥名,齊刷刷出現在了一張“藥品短缺”清單上。
212種短缺藥品,全都由四川省內的醫療機構反饋上報,四川省藥械集中采購服務中心向藥企發出調查問卷,試圖弄清短缺原因。
這已非地方第一次出現藥品短缺。另一境況卻是,今年以來藥企現棄標潮,主動停止藥品供貨。
就在一天之前,內蒙古、湖北兩地的藥械集中采購服務中心發布公告,前者2017年前7個月,27家藥品生產企業(代理企業)提出取消掛網資格申請,共涉及55個藥品;后者則有69個藥品擬撤銷掛網。
而在此之前的6月27日,四川對企業主動申請撤網的424個品規(即藥品規格,如劑型、劑量大?。┧幤酚枰猿蜂N掛網。同日,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局也發布了公告。
企業辛苦中標而后棄標,聽上去匪夷所思。內蒙古官方解釋是“原料上漲、生產線改造、環境污染等原因導致許多藥品停止生產”。
但情況似乎并不這么簡單。而更應引起注意的是,企業撤標所涉及的藥品,很多都屬于常見藥、低價藥。
議價頻現“骨折價”
“競品太多,沒什么銷量,所以提出了棄標申請。”一家上市公司招投標總監張毅(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前該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的T膠囊(應企業要求,用代稱)參加了內蒙古的低價藥掛網采購,以每盒7元的價格中標。眼看競爭激烈,銷量很少,公司決定停產。
“只要公司明確停產,銷售部門明確不再銷售,走棄標會簽程序即可。”張毅回憶,黑名單是棄標考慮的首要因素——按照規定,如果終端有采購而公司無法供貨,該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