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未來城市?

要想可持續發展,城市的設計就必須符合自然界的循環原則,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陽光,把垃圾當成資源等等。

責任編輯:朱力遠

到2030年將有50億人居住在城市里,如何高效利用甚至循環利用能源、水、食物和礦產,是改善地球和人類的生活的關鍵。(環球科學供圖城市/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要想可持續發展,城市的設計就必須符合自然界的循環原則,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陽光,把垃圾當成資源等等。

全世界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而這些城市對地球施加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城市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到七成,它們消耗大量水,降低了水質,也制造了堆積成山的垃圾。城市已經左右了這顆行星演進的方向。它們還在不斷擴張,而且速度很快。據聯合國的最新估計,到2030年將有50億人居住在城市里,其中近半數人需要使用的住宅、學校、工作場所和公園目前都還沒有投入建設。

如何建設城市,使其盡量具有可持續性,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卻也同樣鼓舞人心,因為城市的發展,一直帶動著世界的發展,要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城市是創新的發動機、是企業活力的源頭。城市的領袖們也都證明:城市是有力的行動者。這些領袖正在凝聚大眾的力量、制定環境議程、推動項目實施。從大都市到小城鎮,無論是市長、市議員,還是投資者、經濟學家和規劃者,人人都試圖為快速擴張的城市重新設計一些基本元素。他們如何規劃城市的景觀,如何設計城市的發展軌跡,將深刻影響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未來。

眼下,許多城市都采取了重量級手段減輕空氣污染和水污染。這些城市正在變得“不那么壞”。但是,光靠這些不足以為我們創造積極的未來。如果城市還能實現更多功能,多做“好事”,比如將垃圾轉化成養料,或者用來生產糧食,就更好了。因為這不僅能減少負面影響,還能將我們引向一個人人都向往的未來。城市的未來不應該是“不那么糟糕”,它應該變得“更好”。

基本原則

要重新構思城市與周邊鄉村的關系,可以嘗試復制自然界的運行方式。歸根到底,自然系統是靠太陽免費供能的。太陽能與地球化學過程相互作用,維系著一個個能夠生產和再生產的生態系統。人造系統(包括人類城市)如果按照同樣的規律運行,也能像生態系統那樣有效循環。

這些規律可以濃縮為三條基本原則:廢料等于食物,充分利用陽光,珍惜多樣性。

自然界里沒有所謂的廢料,因為每個生物都是這個循環整體中的一部分。一棵果樹的花朵落到地上,就會分解成其他生物的食物。果樹和吃果子的動物產生的排泄物養活了細菌和真菌,它們將營養物質儲存在土壤中,樹木再吸收這些物質用于成長。一種有機體的廢料,就是另一種有機體的食物。養料在一個個再生循環中連綿地流動,從搖籃到搖籃,從出生到腐爛,然后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