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改變
除了改變人自身,以迎接這種不確定性,我們別無選擇。
責任編輯:陳愷辰
(本文首發于2017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估計很多人沒聽說過一份叫“敲窗人”的工作。工業革命前,“敲窗人”用一根長棍子敲打客戶的臥室,以準點叫醒訂制這個服務的人。1847年法國發明家安東尼·勒迪發明可調節的機械鬧鐘后,這個職業很快永久消失了。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因為擔心人們“紛紛失業、流離失所”而拒絕給發明家李威廉頒發絲襪針織機專利的故事,則常常被用來安慰今天的人,不必擔心人工智能將砸掉自己的飯碗,會有更多飯碗在新的社會形態下被發明出來。
智能革命與工業革命會有本質不同嗎?是像科幻電影警告的,奇點不可避免,機器超人終將取代人?還是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