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的啟蒙
在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任何一點新的探索都來之不易,值得珍惜。
責任編輯:陳斌
(本文首發于2017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黃宗羲提出要消滅佛道教,將其寺觀改為書院,民間婚喪也要在學官指導下按照古板的朱子家禮進行,“時人文集,古文非有師法,語錄非有心得,奏議無裨實用,序事無補史學者,不許傳刻。其時文、小說、詞曲、應酬代筆,已刻者皆追板燒之。”
近日讀到李潔非先生的《黑洞·弘光紀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很是喜歡。作者以深厚的學養和對古人的同情細述明清之際的若干史事與思想,許多論述都不落窠臼而啟人深思,值得一再品味。不過本書像許多論著一樣,對明末的社會和思想變革寄予厚望,特別是說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等著作蘊含初步的民主啟蒙,只是被滿清入侵所打斷。否則“稍假以時日,比如再經過半個世紀,這種苗頭從思想幼株長為大樹,乃至從社會實踐以及制度層面有所嘗試,絕非毫無可能”。
對黃宗羲和《明夷待訪錄》的溢美,自梁啟超以來一直盛行不衰。比如侯外廬的《中國思想通史》中稱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