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鯉魚何時上餐桌?
中國的轉基因鯉魚在技術上已經做好了產業化準備,但是要拿到安全證書,真正送上人們的餐桌,可能還需要長時間的等待。
責任編輯:朱力遠
(本文首發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中國的轉基因鯉魚在技術上已經做好了產業化準備,但是要拿到安全證書,真正送上人們的餐桌,可能還需要長時間的等待。
2015年11月美國批準轉基因大西洋鮭魚上市,加拿大半年后也批準這一食用轉基因動物產品,最近,阿根廷、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相繼開展了這種轉基因三文魚的商業化養殖試驗,轉基因三文魚有望很快進入人們的食譜。而曾經領跑世界轉基因魚研究、因產業化受阻而潛水多年的中國轉基因鯉魚也浮出了水面。
轉了半個草魚基因
20世紀80年代初,第一個轉基因小鼠誕生,燃起了各國科學家開展轉基因動物研究的熱情,轉基因豬、牛、羊、雞、魚等相繼培育成功,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研究員團隊則成為轉基因魚研究領域的領跑者。
1984年,朱作言研究員團隊采用小鼠金屬硫蛋白基因啟動子與人生長激素基因編碼序列組成新的重組基因,顯微注射到魚類受精卵,先后獲得轉基因泥鰍、鯉魚、鯽魚,并表達重組人生長激素,轉基因魚生長速度也顯著快于非轉基因魚,并發現轉植基因整合的行為與機制,從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魚模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僅歐美等極少數實驗室有能力進行基因克隆,可用于育種的基因很少,朱作言研究員團隊建立的這些轉基因魚模型是第一次探索農藝性狀的轉基因研究,研究人員也沒有過多考慮產業化應用問題。不過生長快速一直是動物育種的主要目標之一,如果能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生長快速的魚類新品種,有望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不久,朱作言研究員團隊研究人員就提出了“全魚&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