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土地管理法成為“改革利器”

現有改革思路依然將宅基地視為一種由集體提供的社會保障,其所做的改革只是允許宅基地在集體內部進行市場流通。

責任編輯:戴志勇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31日《南方周末》)

現有改革思路依然將宅基地視為一種由集體提供的社會保障,其所做的改革只是允許宅基地在集體內部進行市場流通。這樣的改革如同在咸臘肉上撒了點糖一般,并不能讓臘肉變得更甜。

2017年5月23日,國土資源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有媒體報道,國土資源部在征求意見,綜合各方面的意見之后,已經于2017年7月27日向國務院上報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送審稿,供國務院審議。

該征求意見稿發布后,專家們依然有多種意見。筆者認為,在土地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方面,征求意見稿確實取得了一些顯著的進步,但在一些重要的領域,依然存在著偏差,需要進一步改革。只有繼續完善,未來的土地管理法才能成為推動改革的利器,而不會成為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礙。

為了更加清晰地說明這些問題,筆者將結合當前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對征求意見稿的進步與需要進一步改革的地方做一些分析。

公共利益的范圍

首先,在土地征收領域,征求意見稿刪除了原土地管理法第43條所建立的“凡是搞建設,必須申請國有土地”的機制,并以“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確需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征收”取而代之。這樣的制度革新有利于落實憲法關于“只有基于公共利益才可以行使土地征收權”的規定,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縮小征地范圍”的改革要求。

需要進一步改革之處在于,征求意見稿雖然建立了“只有基于公共利益才可以行使土地征收權”的制度框架,但卻同時將&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