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宇宙的聲軌
人們常說,音樂無國界,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音樂也能成為浩瀚宇宙中所向披靡的通用語言。
責任編輯:廖媛
197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外太空發射了兩艘“旅行者號”外層星系空間探測器,上面各攜帶了一張“Golden Record”,以唱片的形式收錄了55種來自不同語言的問候、90分鐘來自不同文化的音樂、多種來自地球自然界的聲音以及115張圖像。
至2017年,這對雙胞胎已在銀河系中流浪了整整40年。大約在40000年后,遨游了10萬億英里的旅行者號,才能抵達下一顆星球:旅行者1號將接近小熊座一顆模糊的恒星AC+79 3888,旅行者2號將接近一顆仙女座恒星Ross 248。這意味著,如果在航行途中,這張星際唱片一直沒有被發現的話,那么至少要40000年才有可能被“拾獲”。而現在,時間不過過去了千分之一。
寂靜之聲
對于“旅行者號”搭載的星際信息,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最初的想法,是在“先驅者號”太空探測器所帶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分子生物學的內容。但是在1977年1月,來自康奈爾大學的同事弗蘭克·德雷克向他提議:不如,我們向太空發射一張密紋唱片?
這個提議改變了整個項目的進程。
以唱片形式來搭載信息,就意味著能將地球的聲音發送向外太空。
怎樣的聲音才能代表“地球的聲音”呢?你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或許聽到辦公室里響起敲擊鍵盤的聲音,地鐵里涌動著不知何地的方言,馬路上的汽車在憤怒地鳴笛,隔壁有人在浴室大聲唱歌,樓下的貓拖長了嗓子“喵——”了一聲……人類的耳朵每天都在接受無數的聲音。這么多的聲音,哪一種能作為“代表”灌進外星生命的耳朵里?
卡爾首先想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