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專業化”催生“中國式文藝復興”
上中產崛起的標志是對服務消費的需求遠超實物消費的需求,其中自然也包括對體驗的追求和對活動的偏好
責任編輯:陳斌
(本文首發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
上中產崛起的標志是對服務消費的需求遠超實物消費的需求,其中自然也包括對體驗的追求和對活動的偏好。
工作專業化、職業專業化是常態。比較有意思的是,“興趣”,也出現了專業化趨勢。“興趣專業化”?這不就是“發燒友”嘛,用得著說得這么神乎其神嗎,估計許多人會這么說。
這確是個好問題。傳統的“發燒友”主要集中在燒碟、燒機,或者說音樂、攝影兩個傳統品類中,黑膠唱片、HiFi音響、單反相機是傳統發燒的“三人組”。
而今天的“興趣專業化”可要廣泛的多得多了,出現了許多新型的“三人組”。其中之一是“極限運動三人組”,“攀巖”、“賽車”、“沖浪”,這個三人組,其年均增長率分別是124%、103%、70%(數據來自波士頓咨詢BCG的相關報告)。
更普及的是“網絡活動三人組”,包含了“動漫”、“網游”、“美顏”,具有強烈的互聯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