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公募:“冷門”公益組織的生存之道
作為專業人士,與設計割裂的公益是無意義的。在行業內引入更多公益理念,催生新的商業生態,才是他們的愿望。
責任編輯:呂宗恕
獨居老人普遍對物品具有強烈的依賴感,囤積大量無用的物品而導致家中難以轉身。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
作為專業人士,與設計割裂的公益是無意義的。在行業內引入更多公益理念,催生新的商業生態,才是他們的愿望。
和成千上萬公益項目一樣,今天(9月7日)將是“不老心房——不老斷舍離”公益項目檢驗公眾參與度的關鍵時間。
“不老心房——不老斷舍離”老人能力改善計劃——幫助獨居老人擺脫囤物依戀,建立自身價值認同,是廣州思維創造社2017年推出的新項目。如無意外,它也會加入一年一度的騰訊“99公益日”的募款大戰。
2016年,“姐妹項目”——“不老心房”長者居家能力培養計劃(以家居改造為切入點,提升獨居老人生活能力),通過騰訊“99公益日”籌款44萬,2800多人參與募捐。這無疑是思維創造社,這個從誕生至今都帶著“創新、跨界”標簽的公益機構,在明確發展定位后的一顆定心丸。
發起人九姑娘(劉穎璋)2017年也不敢懈怠,差不多一個月前就開始為項目預熱,希望獲得更多關注與公眾籌款。每次談到做“不老心房”項目的初心,她都有哽咽的沖動。
“不老心房”在九姑娘心中蟄伏已久,其靈感來自父親和他的一幫工友。九姑娘的父親退休前是某國企的工會主席,見證著90年代末的企業改制,成批成批工人下崗,擔心得夜不能寐。在宿舍大院,每天都有雙雙下崗的夫妻憂愁地散步,一起相互打氣謀出路??粗@幫接近退休年齡,卻被政策打亂生活節奏的工人,九姑娘開始思考:是不是人老了就不再有價值?
實驗:在空氣里抓東西
“拾房子”是九姑娘靈光一閃想出來的項目,初衷是希望通過幫助低收入家庭改造家居,并在過程中讓參與者脫離自己的工作身份,找到額外的價值。沒有找到資助方,更沒有人能夠與她討論這個想法的錯對。“大家聽完我的想法后都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大概我自己也還沒有想清楚最終希望有什么結果。”這個時期的九姑娘繼從媒體離職,書店經營失敗后,已經摸索了一兩年,急需找一個方向。索性自己掏腰包,5000元定成敗,如果失敗了就回到原來的軌道,好好上班。
2013年12月,首次走進位于廣州市海珠區南華西街第一家“拾房子”,九姑娘內心充滿撕裂感——一個三口之家蝸居在堆滿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