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史到話劇,易中天筆下的《中華史》和《模范監獄》
話劇《模范監獄》實際也可納入易中天的“中華史”。
責任編輯:邢人儼 朱曉佳
《模范監獄》中虛構的故事發生于一時一地,但根植于易中天對長時段真實歷史的判斷和理解。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散布流言蜚語,有情緒就夠了 易中天筆下的《中華史》和話劇《模范監獄》》)
話劇《模范監獄》實際也可納入易中天的“中華史”。歷史上皇帝被軟禁,話劇里民國的權勢者落難,“任何人都可能處于一種孤立無援或者別無選擇的境地。”易中天問,“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呢?”
“最近不能工作,難受,就像丟了魂一樣。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簡直就是行尸走肉。”受身體狀況影響,學者易中天眼下只能臥床休養,他盼望早些回到書房。
易中天惦記的,其一是《易中天中華史》(下稱《中華史》),其二是《模范監獄》。前者是他從2012年3月開始撰寫的32卷本中國通史,邊寫邊出,正在寫第19卷《風流南宋》;后者是他的第一部話劇作品,將于2017年9月8日到24日上演。
幾年前,易中天把自己希望解決的問題歸結為:“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怎么走過來的,我們為什么會這么走。”他平日住在江南小鎮,推掉許多邀約,專心寫史,每卷先做年表,清楚了解那段時期的歷史進程,才開始順序鋪陳。偶爾有細節拿不準,他會給歷史顧問陳勤打個電話。
撰寫冠以自己名字的通史,易中天非常鄭重,那甚至“是跟命相連的”。“我活著就是為了做這些工作。”他在電話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語速均勻,偶爾被咳嗽打斷,“如果想做的這些事情都不能做,我覺得整個生命就沒有意義了。”
寫到每個階段,易中天會閱讀相應的史書、論著。寫西周,他分別閱讀楊寬和許倬云所著的《西周史》;撰寫特別復雜的宋代,他雙手一張,比劃出《續資治通鑒長編》的厚度。
住處有水泵,他可以用地下水取暖,但冬天得去女兒家住一段。出行沒法攜帶太多參考書,易中天難得閑下來。2017年春節期間,他用其中十天寫出劇本《模范監獄》,靈感來自從前在火車上聽到的關于虛假慈善捐款的新聞。主創團隊于6月中旬建立之后,他前往北京四五次,和大家討論角色和劇情,有時親自表演示范。最近一次是8月下旬,他觀看劇組首次聯排,當時已經感冒,到9月初還未痊愈又骨折了。
易中天曾形容自己用寫劇本的方式寫《中華史》。如今,他當真寫了劇本,故事放在1936年秋天。那時,國民政府已經推行“新生活運動”兩年,頗為艱難。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會師,長征完成,革命有了新希望。年初的“二二六”事件使日本軍方勢力擴張,開始謀劃對中國的全面侵略。
盡管時事紛擾,劇中的“模范監獄”卻維持著固有秩序,如同獨立王國。直到國民政府派來特派員,準備迎接“友邦記者團”參觀,那里才出現了一系列波瀾。虛構的故事發生于一時一地,但根植于易中天對長時段真實歷史的判斷和理解。
由盛而衰,罪魁禍首是朱元璋
談寫史原則時,易中天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