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工廠到智慧乳業 伊利講述一杯牛奶背后的故事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那里去?”當智慧的人們慢慢解讀完這個宏大的哲學命題,坐下來手捧一杯香醇的牛奶,也許另一個問題就會在不經意間冒了出來:一滴牛奶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今天伊小利就為您揭秘“一滴牛奶的智慧之旅?!睅H身感受伊利對品質的精益求精。創新一直都是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所堅持的一個優秀品質,也讓您感受一下伊利在董事長潘剛“不創新,無未來”的創新思維指引下是如何全面推進“智慧乳業”建設噠。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那里去?”當智慧的人們慢慢解讀完這個宏大的哲學命題,坐下來手捧一杯香醇的牛奶,也許另一個問題就會在不經意間冒了出來:一滴牛奶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今天伊小利就為您揭秘“一滴牛奶的智慧之旅。”帶您親身感受伊利對品質的精益求精。創新一直都是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所堅持的一個優秀品質,也讓您感受一下伊利在董事長潘剛“不創新,無未來”的創新思維指引下是如何全面推進“智慧乳業”建設噠。
進入伊利工廠前,很多朋友或許帶有這樣的疑問:“牛奶工廠是不是把從牧場擠出的牛奶放到大鍋里慢慢煮,等到煮夠了時間再取出來分裝?”為了解答大家這個疑惑,伊小利帶您一探究竟。
伊利工廠轉盤擠奶設備
進入伊利工廠,伊小利并未發現熱氣騰騰的“煮奶”大鍋,甚至連一滴牛奶都看不到。這是為什么?因為伊利工廠全環節實現密封無菌自動化智能生產。從天然牧場到原奶化驗,從質檢到生產線,從抽樣檢查到裝箱……沒錯,伊利牛奶的加工全過程都是在智能化生產的條件下進行的。
隔著原奶處理中央控制室和中心化驗室的玻璃窗,伊小利看到,整個控制單元只需要幾名操作工人,電腦實時監控運行情況,生產系統已達到智能化水平,嚴格控制原奶、各種原輔材料及各類產品檢測。更讓伊小利嘆為觀止的是——伊利生產檢測項目遠超國家檢測標準。
一名工人在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監看自動化生產線
來到預處理車間,伊小利了解到牛奶的預處理也被稱為“標準化處理”,整個過程要經過9道工序,包含牛奶采樣檢測、計量、過濾、分離、均質、兩次殺菌等,每一道工序都對牛奶的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灌裝車間,14條生產線有條不紊地工作著,這里采用半成品包材,四條軌道同時進入包材,由滑竿撐開盒子、灌入牛奶,牛奶盒的頂部采用超聲波封口技術,通過超聲波技術直接對包材中的塑料夾層進行熱熔粘接,不使用任何膠水和粘合劑,確保牛奶品質不會受到任何污染。每臺設備一小時可灌裝12000包,相當于每分鐘200多包,如果將現場14條生產線1小時生產的牛奶一包包疊放起來,其高度接近3座珠穆朗瑪峰。
在包裝區域,伊利利用平面與空間縱向進行緩沖,同時綠色網兜保證每個產品的吸管粘貼,不會有任何一個“漏網之魚”;碼垛環節機械手代替了60名工人的工作量,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車間內產品的運輸是由STV無人駕駛小車來完成的,STV無人駕駛小車與機械手、堆垛機相互配合,高效完成貨物的運輸,將一箱箱牛奶存放在亞洲最大的立體倉庫。這里設有21024個貨位,可以容納成品牛奶2萬多噸,7000多萬盒牛奶,這相當于北京市民一周的飲奶量。
伊利集團液態奶生產基地的自動化包裝線
從伊利牧場的“智能化生產”到伊利工廠的“智能制造”,參觀一圈下來,伊小利了解到,在產業鏈上游,一滴牛奶從牧場擠出到運輸過程實現全程可視化GPS跟蹤,入廠后采用條碼掃描,隨機編號檢測;在產業鏈中游,在亞洲最大的乳業智能倉儲系統,部署了碼垛等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根據市場的供需情況,對生產計劃做出科學調節;在產業鏈下游,質量管理環節,伊利集團在行業內首創并推出產品質量追溯系統,使產品從原料采購到終端消費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追溯管理,讓消費者享用的每份伊利產品都有案可查。此外,伊利還通過大數據雷達平臺洞察消費者深層需求,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這“一滴牛奶”在消費者端的“智慧之旅”。
參觀完伊利工廠,伊小利只想說:“原來,每一杯牛奶的生產都可以如此‘智能’”。而這些“智能”牛奶正是伊利創新思維的結晶。在董事長潘剛“不創新,無未來”的創新思維指引下伊利已全面推進“智慧乳業”建設,將智能化和數字化貫穿于全產業鏈,落實在牧場養殖、質量管理、創新研發、市場營銷、工業旅游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在潘剛看來,“創新一直都是伊利深植血脈的發展關鍵詞,創新在伊利就是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