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塊高地

每個在高校做老師的,都有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理解和對待。就我而言,之所以放棄一些在很多人看來很光鮮的東西,是因為在內心覺得這里是一塊高地。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

按“校年歷”算,到高校整整一年了。過去的一年間,不斷有人問,為什么要起這么大的變化?我一直未作答。更有一段時日未見的好友在某個場合遇上,會下意識地帶著不安的眼神打量,過分的關切我能明白:沒有了那塊金字招牌罩著,行不行??!

實際上,去高校是早十年前就起了的心思,北京幾所高校的朋友還分別幫著忙活過。一打聽完全是兩套評價體系,這邊是發論文(那時還不像現在強調國際期刊發表),講了多少門課,做過多少國家級課題;那邊是做了多少決策咨詢,拿過多少批示,對哪些政策產生過影響。但這些到了高校人家根本不認。后來怕麻煩,主要是內心也沒有那份堅定,好幾次說說就過去了。這一次是很決絕的,一則因為換崗位后瑣事纏身不能專心學問越來越心生恐懼,更主要是自己所在的年齡坎上,不邁出這一步就不會再動了。多虧了新老東家主政者的開明及方方面面的關照,順順當當地如愿進了高校當起了教書匠。

每個在高校做老師的,都有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理解和對待。就我而言,之所以放棄一些在很多人看來很光鮮的東西,是因為在內心覺得這里是一塊高地,還有種神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