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價狂漲,悲喜背后
“這次上漲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不能簡單歸咎于環保督察?!?/blockquote>責任編輯:汪韜
廣州市近郊的金天成印刷包裝廣場。這家有20年歷史的印刷包裝行業交易平臺如今門可羅雀,玻璃墻上貼著“旺鋪招租”。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
新聞紙價格漲得太快了,“用紙安全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期”。
“這次上漲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不能簡單歸咎于環保督察。”
“廢紙供應緊缺才是主要因素。” 用于造紙的廢紙總量中,進口廢紙量占據一半以上。但是,這種“洋垃圾”最近也遭遇了環保禁令。
短短一年內,造紙業完成了一場“造山”運動。漫長的紙產業鏈里,造紙產業在山下狂歡,下游產業在山腰辛苦攀登,終端用紙者比如報業,則在山頂缺氧。
2017年9月6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社和紙業公司等30家代表齊聚中國報業協會,會議內容很嚴肅:新聞紙價格漲得太快了,“用紙安全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期”。
2016年10月以來,除了2017年初的下跌外,紙價以令人錯愕的趨勢飛速上漲。一些造紙企業三天漲價兩次,更有紙業經銷商啟動了實時報價模式。
廣州一家印刷廠副廠長告訴南方周末,新聞紙已從2016年的每噸4100元漲到5500元。“如果是一份十六版的報紙,相當于每份漲了兩毛四。”他透露,有些報紙已經通過減少發行量來規避漲價。
事實上,不僅是新聞紙,所有紙產品價格都在漲,影響涉及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用于制造紙箱的瓦楞紙,市場均價單周上漲233元;做巧克力盒子所用的白板紙,兩周內漲了350元。
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價格暴漲原因直指環保——地方政府為應對中央環保督察,對當地工業“一刀切”,小廠紛紛關門,造紙產能被大廠所壟斷,誘使漲價。
真相果真如此嗎?
“現在不接單, 老客戶的單都做不完了”
和報紙一樣,電器和化妝品也是紙業的終端客戶。深圳一家化妝品企業的采購負責人回憶,前段時間有紙箱廠的銷售員來旁敲側擊,“不直接提漲價,就是說‘最近原料漲得好厲害,快撐不住啦’。”他說,現在紙箱價格已經上漲了40%,好在化妝品利潤空間較大,暫時還沒形成成本壓力。
而在中國包裝網的一篇報道中,美的電器表示,受到紙價影響,公司的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正在尋找替代品如塑料薄膜。
據華印紙箱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8月31日晚上7點,當月已有114家造紙廠漲價,其中,河南亨利實業一個月內提價6次,累計提價800元/噸。
原紙漲得快,造紙廠的下游廠家也面臨漲價壓力,傳統的長期合同變得不合時宜。甘肅一家包裝廠給老客戶們發了封函:從8月24日8時起,紙箱價格每日一定,交期每日一議,全額預付款者優先接單。
南方周末分析發現,漲價潮主要波及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和廣東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