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自然教育與博物傳統
自然教育,卻無論如何是兒童教育和少年教育中非常有益的一部分,是現代教育最為有益也最為必要的補充,卻也同時是我國當下教育體系中極易被忽略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戴志勇
2017年3月25日,天津,首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觀鳥大賽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
自然教育,卻無論如何是兒童教育和少年教育中非常有益的一部分,是現代教育最為有益也最為必要的補充,卻也同時是我國當下教育體系中極易被忽略的一部分。
觀鳥的事情我不懂,只知道是源于英倫的一項非常高雅的愛好。2012年我在日本訪問,山口守教授邀我去他在箱根山中的別墅小住,別墅客廳的窗口,便放置了一臺望遠鏡,旁邊的一個大書桌上,也擺滿了各種攝影器材——問起來,原來他有一位友人,是觀鳥愛好者,一有空閑,便借住山中,觀鳥拍攝。我這才知道,世上原來還有“觀鳥”這一項小眾而又高雅的愛好和休息。
英倫紳士有此趣味,想必是源于他們的博物傳統,但也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情趣層次,非粗心率意者所能為;日本近代化較徹底,事事都向歐洲學習,有這么一個小眾群體,原也正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