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95公益周 搶“捐”

公益的本質在于調動每一個人的參與,喚起人們的愛心,實現助人自助。

責任編輯:呂宗恕 何海寧

 

據統計,孩童疾病是公眾參與網絡捐贈的主要領域之一。(愛佑基金會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14日《南方周末》)

雖然爭議不少,但“99公益日”“95公益周”給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帶來了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從鏈接公益資源,賦能公益機構,動員公眾參與,到建立捐贈人反饋機制等,互聯網+公益已步入快速上升期。

有節日儀式感的網絡籌款嘉年華——公眾參與、企業支持、平臺配捐的三方聯動籌款模式固然有可圈可點之處,但狂歡過后,喜憂參半。

我們認為,參與者比如公益組織及機構負責人不能把有限精力全部投入短期“搶錢”大戰中,不能因配捐少而抱怨,不能因為這幾天的籌款而暫停公益項目,更不能為了獲得配捐而去觸碰道德的底線、法律的紅線。

我們期待更多不同形式、不同平臺組織發起的“99公益日”“95公益周”,我們更期待人人公益,天天公益。

期待——興奮——驚訝——失落——憤怒。這是2017年不少“99公益日”參與者的最大感受。憤怒過后,有甚者公開表示“明年不參加‘99’了”。

一個原本為眾多公益項目鏈接資源,動員公眾參與的網絡籌款平臺,為何招來重重質疑?短短這幾天,到底發生了什么?

公益的本質在于調動每一個人的參與,喚起人們的愛心,實現助人自助。一陣喧囂過后,我們到底需要建構怎樣的公益環境和慈善文化,值得反思。

2017年9月7日早晨8:59。

廣州展融文化空間的楊破打開事先籌備好的98人親朋好友微信群,準備在群里發送勸捐公告。作為一家公益組織的聯合發起人,他要爭取讓更多視障人走出家門,不再僅能從事按摩工作。98人的社群將是他最可信賴的勸募隊伍,一分鐘后準時“出發”。

700公里外的湖南岳陽愛心書屋志愿者協會秘書長馬銘再次告知籌款志愿者,早上9時千萬別打電話、發信息,馬上進入捐款倒數計時,要趕緊打開手機捐贈頁面。馬銘是一名保險經紀人,這一次要為岳陽6家偏遠學?;I款修繕圖書角。

同一時間,約有數萬人在等待激動人心的時刻,參與騰訊“99公益日”配捐活動。1分鐘后,近2萬人捐出善款,瞬間860萬元。10分鐘后,這一捐贈金額達到1.3億元。與以往不同的是,2017年在9月7日-9月9日三天“公益日”,公眾可同步在地鐵、商超體驗騰訊公益打造的線下場景,也可在王者榮耀、K歌軟件等頁面上完成公益體驗。

毫無疑問,“99公益日”“95公益周”所催生的公眾參與互聯網公益的機會正在暴漲。讓公益不再小眾,讓慈善成為生活方式,這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然而,開展近三年的“99公益日”籌款嘉年華也迎來海量質疑與反思——在這一輪巨額配捐的推動下,公眾參與的初心是不是迷失了?機構籌款是不是已經動作變形?

“99公益日”前的“風浪”

2017年的網絡籌款風波,比2016年來得早。

作為2017年騰訊“99公益日”預熱活動之一的“小朋友畫廊”項目,在8月29日迎來巨量關注,其網絡籌款速度達到一個新的峰值——半天時間籌滿1500萬元。

隨之而來的質疑聲鋪天蓋地,讓該活動發起方的WABC無障礙藝途、騰訊公益、深圳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有些措手不及。事后,幾經解釋、聲明,才得以平息輿論。

這一發生在一年一度籌款大會前的插曲,讓十天后的“99公益日”必須更加小心翼翼。“用戶只相信披露的財務,對你的執行能力會有懷疑,我們只能增加說明,希望‘99’這種項目大量并發的時候,減少公眾對公益項目的誤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事后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

即便如此,自然大學發起人、知名環保公益人馮永鋒于9月2日道出對“99公益日”的“三個擔心”,對進入第三年的這項“公益盛宴”報以前所未有的擔憂。

第一個擔心,他認為是配捐的資金不足。“99公益日”如同巨大的杠桿,通過騰訊公益及企業出資的配捐額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