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過渡房里的傷與愛

“有房子住了,再不用露宿街頭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楠

等待和修復
“有房子住了,再不用露宿街頭了。”
重建的不僅是學校,還要在安置點里建起家的感覺?;畋膩y跳的孩子無疑給過渡安置社區帶來了希望,他們在新建的家園里繼續玩著找人的游戲,還在這里尋找著心靈的慰藉。
傾全國之力復興家園的計劃已經開始。災后的安置點如同一個大工地,簡易房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著。這些簡易房用彩鋼夾芯板、輕鋼龍骨無筋類板材,能遮擋風雨,不怕地震。每套20平方米左右、共100萬套的過渡房,正在20個省市加緊建造。截至5月24日,過渡性安置房建設增加到150萬套,現在,這個數字還在刷新。廣東、上海、江蘇、湖北、遼寧……各地都在加班加點日夜趕制簡易房屋,以解災區人民臨時安置難題。

地震改變了太多,不免讓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不想傷心事”、“大難不死好好活著”、“埋頭工作”。災變條件下,對自身行為及生存能力的調整與改變,成了每個家庭必須做出的選擇,這需要運用人的全部經驗與知識。
人們更多地是考慮能過日子就行;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即可。人們積極調節心理情緒的方式大多是等待。
心理重建是一個如此循環往復、不能間斷的持續環節。災后重建中值得重視的社會問題是,輸送持續和不間斷的社會溫暖,讓他們擺脫孤獨、郁悶、恐懼造成的精神陰影。
對于依舊沒有從地震的驚恐中解脫的人們,一個志愿者想了個法子,要他們打麻將。在牌桌上,成都的幾個麻將花樣和規矩成為了禁忌,512(五塊、十塊、二十塊)不打,推倒糊不打,血戰到底不打……

都江堰的幸福家園,孩子們在新學校里。(本報記者翁洹/圖)

王群很多時候都在看死去女兒的照片。(本報記者翁洹/圖)

都江堰幸福家園安置點,一個小姑娘在玩耍。(本報記者翁洹/圖)

李蓮玉現在很喜歡和解放軍叔叔在一起。(本報記者翁洹/圖)

(本報記者翁洹/圖)

(本報記者翁洹/圖)

(本報記者翁洹/圖)

2008年6月1日,在都江堰的幸福家園,受災兒童在上體育課。后面是準備交付使用的新房子,在地震中成了危樓。(本報記者翁洹/圖)

以前互不認識的人,在簡易房里成了親密的鄰居。(本報記者翁洹/圖)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