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鐘南山團隊發表慢阻肺治療新發現,PM2.5污染直接影響人體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ㄒ韵潞喎Q慢阻肺)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國,慢阻肺已排在致命疾病的第三位。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約有四千萬慢阻肺患者。

責任編輯:何海寧

鐘南山現場發言(主辦方/圖)

在中國,有超過70.3%的慢阻肺病人無癥狀,或是癥狀較少。但通過肺功能檢測就會發現,這些病人的肺功能已經受損。“我們需要轉變慢阻肺的診治觀念,對慢阻肺做到早診早治。”鐘南山強調。

“PM2.5濃度每上升10ug/m³,肺功能(指標)下降26毫升。”冉丕鑫說,“這對我們今后的防治來講,除了告誡大家要戒煙,改善環境也非常重要。”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的患病率達8.2%,即目前我國約有4000萬慢阻肺患者。超過70%的慢阻肺患者屬于早期患者,而絕大部分早期慢阻肺患者未主動尋求醫療幫助,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噻托溴銨作為一種長效的抗膽堿能支氣管舒張劑,目前國內外治療指南均推薦作為慢阻肺穩定期的核心治療藥物,在臨床上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ㄒ韵潞喎Q慢阻肺)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在中國,慢阻肺已排在致命疾病的第三位。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約有四千萬慢阻肺患者。

2017年9月15日,在一場早期慢阻肺研究結果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提醒,早期慢阻肺的病人不僅在中國,包括在美國,都未得到醫生及患者本人的重視和干預 。

一周之前的9月7日,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國內多家醫院參與的,針對早期慢阻肺治療的一項大型臨床研究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

該研究結果顯示,噻托溴銨治療早期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和減少急性加重,同時觀察到了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有所減緩。

在中國,有超過70.3%的慢阻肺病人無癥狀,或是癥狀較少。但通過肺功能檢測就會發現,這些病人的肺功能已經受損。

“我們需要轉變慢阻肺的診治觀念,對慢阻肺做到早診早治。”鐘南山強調,如同高血壓和糖尿病,慢阻肺的早診早治可及早挽救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延緩疾病進展。

早期干預“太難做了”

鐘南山和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冉丕鑫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前期的研究發現,超過70%的慢阻肺患者屬于早期患者(GOLD1-2期),這部分患者的癥狀通常比較輕微,或者沒有出現明顯的呼吸系統癥狀,如呼吸困難。因此,絕大部分早期慢阻肺患者未主動尋求醫療幫助,直到出現氣促、呼吸困難等明顯的癥狀時才去看醫生,但此時患者的肺功能往往已經明顯受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2009年飛赴羅馬參加國際會議時,鐘南山提出“慢阻肺能不能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早期進行處理?”他的考慮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在沒有出現癥狀就進行處理,效果不錯。

“當時,很多人都同意,主席在會上也表示很贊成。”鐘南山回憶,但主席向與會者詢問“有沒有人打算這樣做”時,沒人舉手,因為太難做了。

早期患者是否愿意用藥是最大的困難。“國外談到這個(問題)也覺得難,挨家挨戶去勸他們用藥,病人就覺得自己沒有病憑什么要用藥。”鐘南山說。

在國外,一些研究機構也不推薦對慢阻肺患者進行早期篩查。美國國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發起成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只是推薦有癥狀的病人進行防治,并不推薦在基層進行篩查和干預。

2016年5月,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更新慢阻肺疾病篩查,與2008年的結論相似,USPSTF未能證實對無癥狀成人進行慢阻肺篩查能夠切實改善其生活質量、患病率、病死率。但同時,研究也發現,無充分證據表明篩查的不利影響。

“我們的結果跟他們正好相反。”在新聞發布會上,鐘南山強調,“我們非常主張在基層進行篩查,沒有癥狀或者很少癥狀的病人也要進行干預。”

“全世界的認知都不夠,我們現在把基層都動員起來了。”鐘南山堅信,中國在慢阻肺的早期干預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和空氣污染相關?

冉丕鑫指出,慢阻肺的病因與吸煙、生物燃料、空氣污染有關系。

在廣東湛江、廣州、韶關等地,冉丕鑫和團隊通過對人群觀察發現,以空氣中PM2.5濃度范圍小于35ug/m³作為標準,濃度在35ug/m³—75ug/m³時,危險度是35ug/m³以下的2.44倍,超過75ug/m³是35ug/m³以下的2.5倍。“PM2.5濃度每上升10ug/m³,肺功能(指標)下降26毫升。”冉丕鑫說,“這對我們今后的防治來講,除了告誡大家要戒煙,改善環境也非常重要。”

“慢阻肺的診斷是靠肺功能檢查,在人群中靠篩查診斷慢阻肺的成本太高。但是對于高危人群,長期抽煙、接觸生物燃料、重度空氣污染地區的人群,有些輕微癥狀比如慢性咽炎時,應該主動去做。”冉丕鑫補充。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鄭勁平介紹,肺功能檢查的質量控制,在過去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而且檢查技術需要一定的儀器,價格也比較昂貴,用得少,現在大家認識到肺功能是呼吸系統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即需要通過肺功能檢查才能進行下一步,“現在大家對肺功能的認識逐步提高了”。

對于提高肺功能的檢查,除了通過宣傳推廣,他建議,在制定一系列肺功能檢查指南的基礎上,對指南進行推廣、普及、考核、認證以及持續的質量監控。“肺功能檢查還有可能改變我們以后對疾病的觀念甚至是政策上的調整。”

此外,對肺功能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的人員需要接受培訓。“在沒有培訓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通過呼吸疾病國家醫學臨床研究中心這樣一個平臺,把大家組織起來,成立中國肺功能的質量控制中心,所有肺功能的數據可以通過物聯網聯系到各個質量控制中心,能夠更好推廣肺功能技術、更好地進行肺功能的質量控制、更好地把肺功能技術應用到臨床。”鄭勁平說。

40歲以上患病率達8.2%,防治形勢嚴峻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的患病率達8.2%,即目前我國約有4000萬慢阻肺患者。

同時,相比歐美國家常見的吸煙危險因素,我們國家更突出的問題是污染,隨著人口老齡化,空氣污染、吸煙等因素的影響,慢阻肺的患病率仍在上升,給我國慢阻肺防治形勢帶來嚴峻的挑戰。

早期患者易忽視癥狀,從而延誤病情

慢阻肺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肺功能逐漸下降,病情惡化。鐘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前期的研究發現,超過70%的慢阻肺患者屬于早期患者,這部分患者的癥狀通常比較輕微,或者沒有出現明顯的呼吸系統癥狀,如呼吸困難。因而絕大部分早期慢阻肺患者未主動尋求醫療幫助,直到出現氣促、呼吸困難等明顯的癥狀時才去看醫生,但此時患者的肺功能往往已經明顯受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晚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差,死亡率、再住院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當今世界慢阻肺患者治療效果較差的原因。

而且,慢阻肺患者的早期肺功能下降更為迅速,若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對早期的慢阻肺患者進行干預,不僅可以及時防止肺功能的快速減退,還可以減緩疾病的進展速度,減少疾病發展至晚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巨大痛苦和負擔。

因此,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鐘南山院士和冉丕鑫教授領銜的團隊近年來一直呼吁應該開展慢阻肺早期干預的研究,為提高慢阻肺的防治效果提供新的策略。

Tie-COPD的臨床啟示——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該研究結果顯示,藥物治療早期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和減少急性加重,同時觀察到了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有所減緩。

Tie-COPD(全球首個大型噻托溴銨治療早期慢阻肺臨床研究) 是針對早期沒有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的慢阻肺患者進行用藥干預的研究,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牽頭、國內多家醫院共同參與。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周玉民教授介紹說,該研究的許多患者是通過社區篩查入選的,因為早期慢阻肺患者很少到醫院就醫。研究選擇目前慢阻肺治療的主流治療藥物長效支氣管舒張劑----噻托溴銨(思力華®吸樂®,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作為研究藥物,安慰劑作為對照組,觀察了治療2年期間患者肺功能的變化,以及生活質量、急性加重、安全性等。研究結果發現,噻托溴銨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并能降低急性加重的風險。

噻托溴銨作為一種長效的抗膽堿能支氣管舒張劑,目前國內外治療指南均推薦作為慢阻肺穩定期的核心治療藥物,在臨床上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鐘南山院士指出,該研究結果對于早期慢阻肺的診治具有重要的意義,證明了在癥狀相對較少的早期慢阻肺患者,使用長效支氣管舒張劑----噻托溴銨,能給患者帶來顯著的臨床獲益。這給慢阻肺的治療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啟示,我們需要轉變慢阻肺的診治觀念,對慢阻肺做到“早診早治”,就像早期治療高血壓和糖尿病那樣,從而及早地挽救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延緩疾病進展。

而對于如何做到早診早治,鐘南山院士也提出了建議。對公眾來說,對于長期吸煙,反復出現咳嗽、咳痰、氣喘的人群,應當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做肺功能檢查,爭取盡早明確診斷并開始治療,切莫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來源:南方周末、南方+)

網絡編輯:fanni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