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解鎖到購物支付還有什么是“這張臉”不能刷的
蘋果日前新出的 iPhone X推出人臉識別功能,手機解鎖和支付都可以通過“刷臉”解決,在蘋果公司自帶的光環下,刷臉這一“黑科技”受到了廣泛關注。
iPhone X演示人臉識別技術
蘋果日前新出的 iPhone X推出人臉識別功能,手機解鎖和支付都可以通過“刷臉”解決,在蘋果公司自帶的光環下,刷臉這一“黑科技”受到了廣泛關注。
事實上,在國內“刷臉”不是新鮮事,火車站可刷臉進站、賓館刷臉入住、部分提款機實現刷臉取款……“以貌取人”的時代已經來臨。在iPhone X的刷臉解鎖之前,支付寶、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大型商業銀行都已經在布局刷臉支付。
不過,消費者在體驗新鮮的同時,也對個人隱私安全表示擔憂,有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金融巨頭目前的布局更多是噱頭,同時也是為了在初期搶占更多的場景,生物識別技術還未發展成熟,刷臉支付推向商用仍面臨著用戶體驗、支付安全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問題,一些特定行業,如技術安全指數較高的金融領域,人臉識別作為一種輔助的認證方式才可考慮運用。
人臉識別嵌入多個生活場景
人臉識別技術出現的時間較早,但最近一年才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支付寶方面認為,與“刷臉登錄”相比,“刷臉支付”難度要更大。一方面,“支付”比“登錄”離資金更近,安全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刷臉支付是在線下公共設備和開放環境下進行,真實場景復雜多變:白天和晚上的光線不同、不同人群面對攝像頭的角度和姿勢各異,識別難度更高,此前行業里多是在特定場景下內測,并未能普及商用。
馬云親自演示人臉識別技術
不過刷臉支付的線下場景也在迅速拓展。阿里巴巴旗下在線旅行平臺飛豬今年3月將“刷臉入住”帶入了公眾視野。在飛豬未來酒店前臺的刷臉機上,到店顧客可以直接點擊觸摸屏上的“未攜帶身份證件”,輸入身份證號碼,屏幕跳出攝像頭,人臉識別后,即可迅速辦理入住,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
資料圖
據了解,飛豬刷臉入住系統以杭州拱墅區作為試點,由飛豬和悉點科技合作共同完成刷臉入住的升級,準確率達99.8%。在整個流程中,飛豬直連PMS(酒店管理系統),悉點系統直接對接公安系統認證,雙方結合實現信息實時互通。飛豬打通了公安系統認證到PMS的全流程,成為酒店方、PMS、以及公安系統中間重要的支撐平臺。據飛豬酒店事業部運營總監徐翔介紹,通過全新的面部識別技術,首次直接連接公安系統認證,住店旅客將快速、準確地一次性完成身份驗證,接下去“刷臉入住”還加繼續擴大試點范圍。
資料圖
在“刷臉入住”之后,“刷臉吃飯”也成為現實。杭州的肯德基KPRO餐廳則是支付寶刷臉支付“Smile to Pay”這項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首次商業應用。刷臉支付過程大致如下:在KPRO餐廳自助點餐機上選好餐,進入支付頁面,選擇“支付寶刷臉付”,然后進行人臉識別,大約需要1-2秒,再輸入與賬號綁定的手機號,確認后即可支付,支付過程不到10秒。如果是首次使用,用戶需要先在支付寶App上開通此功能。
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將人臉識別技術先后落地“住”和“吃”兩個和人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場景,是為“刷臉”的商業普及蓄力??系禄谥袊T店達5300多家,全國APP用戶達8300多萬,螞蟻金服入股肯德基后,為其提供更智能移動支付服務,新鮮感和速度兼具的刷臉支付無疑是適合快餐場景的。“數字化”同時也是肯德基的老對手麥當勞未來的戰略重點,雖然肯德基近水樓臺先得月,但麥當勞今年全面進行了店面升級,并且引進了全新的自助點餐機,不會甘心在智能支付上落后,憑借這兩家快餐巨頭的市場體量,刷臉支付的商用并不會太遠。
“刷臉+手機號”雙重認證
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達到51億元左右。而尚未被完全開發的金融行業內人臉識別的市場前景,更被業界預估為千億級市場。在分析人士看來,生物識別技術情景廣闊,但目前該項技術還未發展成熟,互聯網巨頭目前的布局更多的是噱頭,同時也是為了在商業普及的早期搶占更多的場景。
除了阿里外,京東也正在搶占刷臉支付的入口。京東正在上海、深圳、北京等4家京東之家線下零售店開展“刷臉支付”功能的內部測試工作,還沒開放給所有用戶使用。根據京東方面介紹,用戶在京東之家使用“刷臉支付”前,需要先通過京東APP或京東金融APP掃描店內二維碼,完成實名認證并上傳正面照后,就可開通京東支付中的“刷臉付”;在付款環節,需要先輸入手機后四位,驗證通過后跳轉至臉部驗證環節,系統會比對你的臉,驗證通過后,京東將會從用戶綁定的京東支付賬戶中扣除對應的金額,從流程上看,也不是純刷臉就可以直接扣款,還需要輸入手機后四位進行驗證。
在飛豬未來酒店、肯德基餐廳、京東體驗店之后,智能快遞柜是人臉識又一商業場景的拓展。14日,螞蟻金服宣布自家的人臉識別技術將向物流行業開放,自提柜可實現“刷臉取件”,5秒可完成,快遞員投遞流程中也將引入“刷臉”,提升投遞的效率,同時幫助物流行業落實國家實名制的要求。目前,自提柜廠商“遞易”應用人臉識別技術,首批支持刷臉取件的自提柜已經在上海試點,用戶在收到取件通知后,在智能快遞柜操作界面上選擇“刷臉取件”,系統進入人臉識別狀態;識別成功后,箱門自動打開,就能取走自己的快遞了,省去了輸入驗證碼的繁瑣,如果是首次使用,用戶需要先在支付寶App上開通此功能。
在蘇寧互聯網金融科技研究員鄭清正看來,現在市場對刷臉技術存在盲目推崇的現象,隨著體驗場景的持續優化,適合刷臉識別的個別場景會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其中刷臉取快遞是目前看到的比較好的選擇。
線下目前可以“刷臉”的操作流程中,都需要輸入手機號輔助驗證,相比于掃碼支付并未如想象中的便利。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輸入手機號,一方面是確認使用者的支付意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支付的安全性。鄭清正則指出,商家基本都要求有手機號的輸入,這不僅是雙重安全驗證的問題,如果沒有手機號,刷臉識別則會變成1:n的搜索問題,信息檢索范圍會擴大n倍,肯定沒法做到實時搜索。同時,鄭清正進一步指出,當前可以看到的不需要手機輸入的場景就是刷臉取包裹,這是因為包裹接收群體只限于小范圍用戶,即使查詢也是毫秒級響應,這個體驗場景就好很多?,F階段,為了搶占市場,培養用戶習慣,對于“刷臉”的商業宣傳也正在增多。
安全問題成普及應用最大阻礙
在“刷臉支付”露面次數越來越多的時候,網上出現了不少相關的疑問,包括“整容后還能識別嗎?”“臉會遭到盜刷嗎?”等,而且今年“3·15”晚會上還曾曝出人臉識別技術有著安全漏洞——只要P圖軟件“換個臉”,就能登錄他人的賬號,讓不少消費者為個人信息安全感到擔憂。
資料圖
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刷臉支付的確存在風險主要包括:第一,人臉基本不會改變,且公共場合也容易獲取人臉信息,也曾有預先獲取的人臉視頻繞過人臉識別的案例,因此讓動動眼睛、搖搖頭的方式進行活體檢測并不是終極安全的方式;第二,人臉識別匹配實際上是把你當前人臉照片和預置照片的匹配過程,是否匹配是通過一個相似度閾值來定義的,如果兩個人相似度為98%,而閾值為97%,則判斷通過,這也是為什么說同卵雙胞胎無法識別差異性的原因。
“支付密碼只有我自己知道還有些安全感,自己的臉是公諸于眾的,這不是暴露了,‘刷臉’靠譜嗎?”市民劉小姐問。對于消費者的擔心,螞蟻金服方面表示,支付寶的人臉識別算法除了做人臉的校驗,還加入了驗活算法,用照片、視頻來冒充并不能通過驗證,并且正在研發眼紋識別技術,信息量是指紋的4.5倍,就算整容成范冰冰,支付寶的人臉識別也能第一時間認出。此外,出現任何盜刷問題,可以撥打95188,保險公司會進行全額理賠。此外,支付寶規定了刷臉支付的單筆支付金額不多于500元,而且單日的支付總金額不多于1000元,大額資金的轉賬受到一定限制。銀行的“刷臉取款”則擁有三層安全防護,包括人臉識別、手機號碼驗證、密碼驗證,安全性甚至比插卡取款還多一重保障。
資料圖
相比二維碼支付,在安全性之外,基礎設施、用戶習慣也是刷臉支付普及面臨的問題,商用的真實應用場景復雜多變,讓人臉識別技術面臨的挑戰更大。分析人士認為,刷臉支付進入商用,使用場景是在公開環境,用公共設備,用戶不用掏手機也能完成支付。在非本人使用的設備上,精準識別長相相似的人防止誤識別難度都會比在自己手機上操作要更大,此外,人臉被采集也使得隱私泄露風險劇增,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在采集到照片時進行“脫敏”處理,只提取照片特征,不保存照片本身,這需要在政府引導下建立起整個行業的統一標準。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現階段企業試點刷臉支付或有深意。首先,技術進步可能會帶來支付鏈條的變化以及交易場景的改變,從而引發第三方支付革命,企業也不想落后;此外,一些新概念有助于刺激消費體驗,同時可以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刷臉支付的基礎是積累用戶面部信息,這屬于大數據積累及人工智能應用的場景,企業勢必會搶占并從中發現商機。
資料圖
日前,“2017網絡安全博覽會暨網絡安全成就展”在上海開幕,針對當下熱門的人臉識別,專家建議刷臉技術的使用應該謹慎,類似虹膜、指紋和人臉等生物特征信息,一旦丟失將不可挽回,如果這些后臺數據被攻擊截獲,后果不堪設想。他認為,在不連網的狀態,或一些特定行業,如技術安全指數較高的金融領域,人臉識別作為一種輔助的認證方式才考慮運用。
(來源:南方+)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