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廣東 平安廣東】從“不安小區”到“平安小區”中山以“智慧+”“全民+”破解社會治理難題

由“不安”到“平安”,南江小區的變遷正是“平安中山”建設背景下的社區治安樣本之一。

這兩年,小區發案驟減,居住在中山市石岐區南江小區的業主們發現,不少已搬走的老鄰居又搬回來了。而在早幾年,這個鄰近市場的小區還治安案件頻發,讓居民們感到不安。

由“不安”到“平安”,南江小區的變遷正是“平安中山”建設背景下的社區治安樣本之一。五年來,中山市積極推進“智慧公安”建設,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公安科技創新,催生了“智慧交通”“智慧偵查”“智慧禁毒”等工作模式;強力推動“全民+”系列工程,不斷拓展“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小區”等平安細胞項目創建工作。中山公安的“智慧+”“全民+”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中山經驗”,推動了“平安中山”的升級。

打造“平安中山”

“智慧大腦”

隨著社會科技進步,“平安中山”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今年初,“平安中山”的信息化建設展開了“三年規劃圖”。

同樣在今年初,全國首個污水驗毒試點在中山成立,一項全新的“污水驗毒”技術被引進到中山。“其檢測精度非常高,理論上幾克毒品溶解在與西湖體量相當的水里都可檢出。”以全市現有的22個污水處理廠為毒情監測的“前哨”,污水驗毒新技術實現了大數據對禁毒工作的精細指導,警方按圖索驥對毒品犯罪實現精準打擊。幾個月來,中山警方追查毒源的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不久前,中山市公安局、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正式簽約,全國首個校警合作的毒品環境法醫學實驗室也落戶中山。

今年來,中山公安以“智慧公安”為主線推進智情預警、智感防控、智偵合成、智服惠民、智管強警的“五智”建設,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公安科技創新為核心,全力打造以警務云平臺和大數據中心建設為核心的“智慧大腦”,推動警務資源的高效集約應用和戰斗力生成模式新型變革,實現精密維穩、精確防范、精準打擊、精心服務、精細管理的“五精”目標,助推中山平安建設再上新臺階。

2016年,中山全市刑事立案數同比下降12.18%,八類嚴重暴力犯罪、盜搶犯罪破案數分別上升9%和8.73%,近30年來首次實現年度命案全破。這一年度,中山市公安工作滿意度排名全省第三,群眾安全感排名全省第五。

“全民參與”建立

社會治理新模式

實際上,除了科技領域的創新,中山公安在社會治理理念上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早在2012年4月,針對當時中山“醫鬧”頻發的情況,中山市委、市政府組織開展了“醫鬧,鬧了誰?”的全民大討論。同時,協調相關部門“三措”并舉開展“無醫鬧”城市創建工作。醫療機構提高醫德、醫風、醫技水平,市鎮綜治部門成立“醫調委”,暢通醫療糾紛依法調處渠道,公安機關變“鬧后被動處置”為“主動防鬧未然”,堅決打擊“醫鬧”。2012年至今,全市再未發生一起“醫鬧”事件,2015年全市因醫療糾紛出警人次比2012年下降九成,中山率先在全國建成“無醫鬧”城市。

創建“無醫鬧”城市,是中山實踐“全民+”社會治理理念的一個縮影。2012年起,“全民+”思路在“平安中山”創建工作中被逐步推廣,中山建立了鼓勵全民參與的舉報重獎機制,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發動群眾舉報網絡詐騙、制假售假等各類違法犯罪線索,幾年來共發放獎金近千萬元。“全民+”模式,改變了過去治安工作由公安機關單打獨斗的局面,構建起“黨政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平安建設新格局。

2015年與2011年相比,中山全市刑事發案下降六成;2012年4月至今,全市未發生過“醫鬧”事件,全市因醫療糾紛出警人次2015年比2012年下降九成;繼連續5屆被中央綜治委評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三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最高獎項“長安杯”,中山今年又將作為全省唯一推選的地級市再次沖擊“長安杯”。

幾年來,全民參與社會治理工作的理念獲得了實踐的驗證,重新構建起“平安中山”的新格局,這一“中山經驗”也被省委政法委、省綜治辦在全省推廣。

(來源:南方日報)

網絡編輯:邵小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