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表有了工作室 ——珠海黨代會常任制試驗
黨代會常任制以來,對黨代表的要求更高了,“搞得了調研,寫得了提案,解決得了實際問題”成為黨代表的日常工作要求。
責任編輯:劉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8月15日,黨代表陳振毅(左)、嚴嚴谷(右)跟隨葉金秋(中)實地考察“水潭”情況。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珠海黨代會常任制試驗 黨代表有了工作室》)
有了黨代表工作室后,解決問題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問題解決到哪一步都要隨時對群眾有個交代”,另一方面是黨代表辦事更容易調動多方資源,“各個相關部門不會互相推諉,因為我黨代表發話了,能做出聯動解決方案。”
黨代會常任制以來,對黨代表的要求更高了,“搞得了調研,寫得了提案,解決得了實際問題”成為黨代表的日常工作要求。
79歲高齡的珠海市民葉金秋有個心病,“樓梯口的地勢本身就低洼,近年周邊地段改造,抬高了外圍的地勢,一下雨就內澇成‘水潭’。我們只能搬幾塊磚墊著踩過去。”
葉金秋的家在珠海市香洲區獅山街道南美社區石榴巷12號樓二樓,在這棟老舊的樓里,還住著好幾位像葉金秋這樣的高齡老人,“水潭”成為老人們雨天出行的多年隱患。
2017年8月15日,葉金秋帶著珠海市委農村辦公室主任陳振毅和南美社區綜合黨委書記嚴嚴谷來看“水潭”。陳振毅和嚴嚴谷同為珠海市第八屆黨代表,這天是他們到南美社區開展駐室服務的日子。當天,陳振毅和嚴嚴谷就葉金秋提出的“水潭”問題撰寫了《黨代表聯系黨員群眾工作記錄卡》(下稱《記錄卡》)。第二天,這張《記錄卡》就被遞交到香洲區直機關黨工委副書記、區委黨代表聯絡辦公室(下稱“黨聯辦”)主任唐華翠的辦公桌上。唐華翠審核了《記錄卡》,隨即就向該區城管辦下達了《黨代表工作室事項辦理通知書》(下稱《通知書》)。
葉金秋的“水潭心病”能快速向上反映,要得益于五年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黨代會常任制試點”。繼黨的十七大提出實行黨代會常任制并將其寫入黨章后,2012年黨的十八大又提出:要落實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試行鄉鎮黨代會年會制,深化縣(市、區)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
于是,黨代表工作室開始在珠海市的各個區、鎮、街道“生長”起來。2015年起,珠海市采取“領導牽頭、團隊運作”模式,由一名四套領導班子成員牽頭市直、區直單位和鎮街具有黨代表身份的負責人員組團開展駐室服務。如今,黨代表工作室已經實現珠海市318個村居全覆蓋。
黨代表工作室:主要解決民生問題
“這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嚴嚴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并不是她第一次聽到居民反映“水潭”問題。
此前,嚴嚴谷曾著手協調翻修事宜。根據評估,重新翻修樓梯臺階及周邊道路,需要四五千元的費用。嚴嚴谷挨家挨戶找過樓里的居民收費,但由于樓內有不少租戶,少有居民愿意掏錢,而且居民認為雖然是自家門前的道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