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猜想中國——80幅西方地圖 600年中國觀
利瑪竇在教堂客廳的墻上,展示出一幅用西文標注的世界地圖,這是中國人看到的第一幅世界地圖。在這幅地圖上,世界的中心是歐洲而非中國,觀者無不大為震驚
責任編輯:朱又可
中國武官與天使并肩
1583年9月10日,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廣東肇慶,不久就在當地建造了中國大陸第一座耶穌教堂。利瑪竇在教堂客廳的墻上,展示出一幅用西文標注的世界地圖,這是中國人看到的第一幅世界地圖。在這幅地圖上,世界的中心是歐洲而非中國,觀者無不大為震驚。
1601年,利瑪竇來到北京,和在工部任職的李之藻成為朋友,兩人合作重新繪制世界地圖,圖邊以日月星辰作為裝飾,這就是著名的《坤輿萬國全圖》。這次為了不讓中國人太過反感,利瑪竇把中國又放回了中心的位置。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究竟是怎樣的形象?日前在杭州西湖博物館展出的《天子國度印象》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展覽中八十多幅14世紀到19世紀西方人繪制的代表性地圖反映出西方世界隨時代更迭而不斷變化更新的審美趣味和地理知識。
古羅馬作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這樣寫道:中國人是“紅頭發,藍眼睛”的人群。普林尼和他同時代的作家根據旅行者的道聽途說這樣描述中國人:性情溫和,愛平靜及守秩序;為人公道、誠實;長壽,可以活到140歲,甚至300歲。普林尼和西內加對中國制造的香料、香脂、奇珍異石尤其是絲綢贊不絕口,他們相信在陸地的另外一端,有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可以在財富和文明上與羅馬抗衡。
為了獲得更多的新原料和新產品,歐洲人開始探索新的航線,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遙遠的東方。古埃及人的探險船隊曾經經過紅海,到達波斯灣和印度。古希臘人在亞歷山大的帶領下,穿過黑海,并沿著河流而下,到達印度邊境。
古希臘制圖學家根據上述遠征活動,繪制了一張世界范圍示意圖(意為“那里是有人居住的”),示意圖包含兩條相互垂直的軸:一條基本緯度線,橫穿地中海,且與中國緯度相同;另一條基本子午線,穿過羅德島,通往兩極。這張示意圖開創了用圖示法介紹地理知識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