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會承認朝鮮是核國家?
“五大核國家都非常清楚,有核無核根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個極度敏感的政治問題,絕不可能承認任何一個新的有核國家”
責任編輯:孫凌宇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觀看火星12型中遠程戰略彈道導彈發射訓練
“五大核國家都非常清楚,有核無核根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個極度敏感的政治問題,絕不可能承認任何一個新的有核國家”
近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表示,中國不會承認朝鮮是有核國家,中國解決朝核問題的決心是堅定的。同時還表示核武器不會給朝鮮帶來安全,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日、韓,核武器也不會給他們帶來安全,只會使地區局勢惡化。這聽起來似乎是個頗為有趣的問題,為什么一個國家明明已經完成了核試驗,卻需要其他國家承認它是不是有核國家?有核國家的國際地位到底是怎么樣的?
在國際上被承認的有核國家只有五個: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也就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并不是因為這五個國家擁有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才被國際社會允許合法擁有核武器,這是國際政治博弈的一種動態結果。
法國在1960年進行了核試驗,而中國則在1964年完成了第一次核試驗。當時法國和中國雖然分別屬于西方和東方陣營,卻都屬于美國和蘇聯不希望其獨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西方陣營中美國幫助英國擁有核武器,卻反對法國發展核武器。蘇聯則因為和中國交惡,而撤走了所有核武器專家,拒絕為中國提供核武器相關的任何知識和材料。盡管如此,法國和中國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了核試驗并且開始部署可以用于實戰的核武器。
由于美國、蘇聯當時心知肚明核武器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沒有技術門檻,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不僅會威脅現有大國的絕對權威地位,也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安全威脅。
于是,美國、英國和蘇聯在1968年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條約中約定了有核國家和無核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有核國家不得對無核國家轉讓核武器以及相關技術,而無核國家有權和平利用核能但不得尋求擁有核武器。
從冷戰中的核武器擁有情況來看,東西方陣營都成功利用條約體系禁止各自盟友發展核武器,其中包括已經被公認邁入核門檻的朝鮮。冷戰中兩大陣營之外的游離國家,迫于外部安全壓力則會選擇發展核武器,比如在60年代就完成了核試驗的中國和法國以及當時被普遍孤立的以色列和南非,都各自發展出自己的核武器。中國臺灣的蔣介石政府雖然迫于大陸成功發展核武器的巨大軍事壓力,曾經試圖研發和擁有自己的核武器,卻被美國情報機構成功破壞和阻止。由此可見,只要是陣營中的國家,就很難獨立自主去研發核武器。
冷戰結束之后,核武器擴散機制卻開始失效,因為冷戰中所依賴的集體安全機制正在面臨解體。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基于對各自安全的擔憂,幾乎同時發展出核武器。
巴基斯坦在成功邁入核門檻后,其核專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建立了一個核武器技術、材料買賣網絡,業務遍及三大洲,成員包括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商人和中間人。由于卡迪爾汗蓄意擴散技術,導致當時幾乎所有有著安全壓力的國家都和他做買賣。他的客戶包括伊朗、利比亞和朝鮮,2000年初的時候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眼中釘,它們都認為發展核武器有助于加強自身的安全。
然而,這些曾經在核走私超市購買商品的國家,都不可能被國際社會承認為核國家。即便是比他們更早完成核試驗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同樣無法擁有核武器俱樂部的入場券。印度是冷戰后最早完成核試驗且具有初步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外交上與美國和俄羅斯關系良好,但至今也仍然未被承認其核地位。
五大核國家都非常清楚,有核無核根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個極度敏感的政治問題,絕不可能承認任何一個新的有核國家,這絕不是針對朝鮮。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