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報告我國沿海濕地整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我國沿海濕地的保護狀況并不理想。以100分為滿分,沿海 11 省濕地健康指數評估得分平均為 59.2分,整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責任編輯:何海寧
我國沿海濕地的保護狀況并不理想。以100分為滿分,沿海 11 省濕地健康指數評估得分平均為 59.2分,整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生態系統是完整的,而我們管理是分要素管理。這不是不可彌補,參考國際重要濕地的經驗,地方政府要發揮更重要作用。”于秀波說。
于秀波常想起一個悲傷的故事:儒艮俗稱美人魚,習慣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儒艮自古遭遇捕殺,廣西英羅港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的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年當地就沒有見過儒艮,因為儒艮吃海草,但海草大范圍減少,已有的海草面積不足以支撐儒艮生存。”
無論是海邊的蘆葦叢、紅樹林,還是珊瑚礁乃至海洋低潮線以下的海草床,都屬于沿海濕地。于秀波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近年來著力為沿海濕地保護奔走。
除了提供美麗的景觀外,沿海濕地還是活躍物質能量交換地帶、鳥類的遷徙路線、魚類產卵地、藍色碳匯……海嘯到來時,紅樹林等濱海濕地對于人類也有防災的作用。
(東方白鸛與盤錦的翅堿蓬“紅海灘”張明攝)
然而,我國沿海濕地的保護狀況并不理想。以100分為滿分,沿海 11 省濕地健康指數評估得分平均為 59.2分,整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這個數據來自于《中國沿海濕地保護綠皮書 2017》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