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對社會有什么幫助? 紀錄片《游戲愿景》的解答
“如果你通過游戲更加了解和認知自己,這是件好事?!?/blockquote>責任編輯:宋宇
彭明發導演讓受訪者猜想未來50年的游戲,大部分人認為虛擬和現實的界限將被打破。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28日《南方周末》)
“如果你通過游戲更加了解和認知自己,這是件好事。”
一群膚色各異的年輕人拿著手機,得到開始的示意后,迅速將街角變為“戰場”。他們有的迅速擊敗了對方,有的因失利而嘆息一聲。全程無人喊話,但他們看起來非常盡興。
這段場景出現在紀錄片《游戲愿景》(Game Vision)當中。“我們很謹慎地選取不同膚色和國家的人拍攝這一段,可以看到他們玩游戲的狀態,甚至走路姿勢都是一樣的。”導演彭明發(Kenny Png)說,“我們想表達的是游戲已成為全球通用的一種語言。”
片中這款游戲叫“父.IO”(Father.IO),采用智能手機端為接收器,連接附近玩家,將虛擬場景與現實背景結合,形成對抗玩法。近兩年,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都進入了全球游戲產業,“可能改變現實本身的意義,以及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該游戲的策略師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說。
根據《游戲愿景》劇組調查,2016年,全球游戲市場營業額達996億美元,超過12億人是游戲玩家。此外,電子競技職業選手也有不菲的收入和比賽獎金。“整個世界都一樣,有錢賺誰會反對?”彭明發向南方周末記者笑道。
《游戲愿景》是探索頻道推出的首部游戲題材紀錄片,片長43分鐘,通過當下幾十款全球熱門游戲,探討游戲對社會的改變與可能帶來的影響。
彭明發讓受訪者猜想未來50年的游戲,大部分人認為虛擬和現實的界線將被打破。“我小時候讀科幻小說,科幻與科技是相互影響的,現在聽起來有點荒謬,但你能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