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海舟為何公開反對甲午戰爭?

勝海舟去世后的那半個世紀里日本走過的道路,似乎證明了他對國際局勢和東亞的分析是頗有先見之明的。

責任編輯:劉小磊

“邂逅”勝海舟

最近看到有不少人寫明治維新,感覺很多國人對這個決定日本近代命運的關鍵時刻興趣不淺,這也許是因為寫此類文章的作者們洞察到明治維新跟中國社會的發展與轉型有某種類似性吧。當然,國人關注明治維新絕非始自今日,清末以來就有很多中國學人和政治家關注扶桑的這一歷史巨變,黃遵憲應該算是最早向國人全面介紹明治維新的了,他的《日本雜事詩》和《日本國志》至今還有研讀的價值,后來的康梁變法明顯受到明治維新影響。

筆者不是專門研究日本史的,不敢亂說明治維新有何重大意義,在這里只想聊聊一位跟明治維新大有關系的日本政治家,他就是讓日本避免了一場內戰、順利走上維新道路的大功臣,也是日本海軍創始人的勝海舟(1823-1899)。

跟李鴻章交過朋友的另類明治元勛勝海舟(資料圖/圖)

在日本坊間各種關于他的書籍不時可見,戰后日本一共出版過兩部《勝海舟全集》,前幾年筑摩書房不怕虧本,出版了一本近千頁的精裝本勝海舟傳記,說明這位活躍于江戶幕府末年、明治初期的政治家至今還沒有被他的同胞們忘記。

說到日本近代以來的政治家,坦白地講,由于近代以來中日之間的種種恩怨,國人喜歡的很少。明治維新的那些元勛們,在日本當然都是英雄人物,而我們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那位伊藤博文了吧,但由于甲午戰爭等緣故,對他有好感的中國人大概不會有很多。戴季陶和蔣百里的著作里出現過一些日本政治家的名字,尤其在戴季陶的《日本論》里,有不少對日本政治家的評語。戴季陶作為孫中山的秘書兼翻譯,曾親臨許多會談現場,他的觀察和評論有第一手的價值,這也是他的這本著作至今仍有讀頭的原因之一吧。不過筆者要在本文中寫的勝海舟,據我管見,中國現代史上政軍兩界最了不起的日本通似乎未怎么提及過,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在國人中可以說是罕有其匹的知堂,好像也沒有談到過他。筆者不是有意要寫冷門人物以吸引眼球,而是多年前因緣湊泊讀了點他的書,覺得此人實在值得一寫。其實到目前為止,國內學界也有過一些寫勝海舟的論文,對他有褒有貶,不過恕我直言,覺得不太過癮,或是理解不到位,所以索性不揣淺陋自己來寫一篇獻丑了。

勝海舟《冰川清話》中有大量關于中國的內容(資料圖/圖)

那是十多年前,在閑逛東京池袋的一家舊書店時,看到講談社出版的學術文庫本《冰川清話》,封面上寫著作者勝海舟,兩位編者都是講談社版《勝海舟全集》的編者,一位是寫過關于夏目漱石的杰出評論的著名評論家江藤淳,另一位就是最新傳記作者松浦玲。勝海舟的大名當然早就聽說過,但畢竟沒怎么讀過,于是拿起書來隨手翻了翻,看到目錄里竟有好些關于中國的詞條,沒讀幾段就覺得見解非常銳利痛快,于是立刻就買下了還很新的舊書。接下來的那幾天一坐進輕軌就開讀《冰川清話》,沒有多少天就讀完了,王季重在《世說新語序》里說的“若見珍錯小品,則啖之唯恐其不繼也”,正是如此感覺。

貧寒武士出身

勝海舟于1823年出身于一個武士家庭,跟曾國藩的大弟子李鴻章同歲。父親勝小吉是武士中的旗本,雖然地位很低,也沒有兒子名氣大,但因其獨特的人生經歷在日本歷史上留下了名字。他寫的《夢醉獨言》,目的是為了讓子孫不要學自己的樣子,仿佛是懺悔錄了。

在幕府末年勝海舟是站在開明知識分子的最前列的(資料圖/圖)

出生于江戶幕府即將落幕的時代,西方列強覬覦東方,勝海舟的人生注定不會安逸。十幾歲時,他就去習禪學劍,隨著年齡增長,知道世界發生了大變化,不能再因循守舊靠什么儒家的學問去保衛日本了,于是就去學習“蘭學”—-就是西方的學問。江戶時代對跟西方的交通貿易除了荷蘭以外都大加限制,日本讀書人大都通過荷蘭了解西方文明,所以西方文明也就被稱為蘭學了。勝海舟說,他的一位老師告誡他,要救日本,唯有學習蘭學才是正途,這對他的影響很大。當然他學的西學主要偏重地理和軍事等實學。勝海舟年輕時貧窮,買不起書,手抄過日語荷蘭語詞典。求知欲被點燃后,西書漢籍日本書都讀。平仄雖然不怎么地道,也能寫漢詩。用編者松浦玲的話來說,在幕府末年勝海舟是站在開明知識分子的最前列的。

勝海舟曾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