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對社會有什么幫助? 紀錄片《游戲愿景》的解答

“如果你通過游戲更加了解和認知自己,這是件好事?!?/blockquote>

責任編輯:宋宇

彭明發導演讓受訪者猜想未來50年的游戲,大部分人認為虛擬和現實的界限將被打破。(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28日《南方周末》)

“如果你通過游戲更加了解和認知自己,這是件好事。”

一群膚色各異的年輕人拿著手機,得到開始的示意后,迅速將街角變為“戰場”。他們有的迅速擊敗了對方,有的因失利而嘆息一聲。全程無人喊話,但他們看起來非常盡興。

這段場景出現在紀錄片《游戲愿景》(Game Vision)當中。“我們很謹慎地選取不同膚色和國家的人拍攝這一段,可以看到他們玩游戲的狀態,甚至走路姿勢都是一樣的。”導演彭明發(Kenny Png)說,“我們想表達的是游戲已成為全球通用的一種語言。”

片中這款游戲叫“父.IO”(Father.IO),采用智能手機端為接收器,連接附近玩家,將虛擬場景與現實背景結合,形成對抗玩法。近兩年,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都進入了全球游戲產業,“可能改變現實本身的意義,以及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該游戲的策略師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說。

根據《游戲愿景》劇組調查,2016年,全球游戲市場營業額達996億美元,超過12億人是游戲玩家。此外,電子競技職業選手也有不菲的收入和比賽獎金。“整個世界都一樣,有錢賺誰會反對?”彭明發向南方周末記者笑道。

《游戲愿景》是探索頻道推出的首部游戲題材紀錄片,片長43分鐘,通過當下幾十款全球熱門游戲,探討游戲對社會的改變與可能帶來的影響。

彭明發讓受訪者猜想未來50年的游戲,大部分人認為虛擬和現實的界線將被打破。“我小時候讀科幻小說,科幻與科技是相互影響的,現在聽起來有點荒謬,但你能夠想象到的以后都可能做到。”彭明發說。

不那么“硬”的東西也能改變世界

“游戲題材比較小眾,我們也在從傳統老牌紀錄片向新媒體轉變,做游戲紀錄片是一個嘗試。”探索頻道亞太區制作與開發副總裁魏克然(Vikram Channa)說。

魏克然自己并不是游戲玩家。2016年初,他在阿姆斯特丹參加一次會議,有與會者分享了通過游戲模擬來訓練醫生和護士的方案。這項訓練由日本電子游戲巨頭任天堂策劃,魏克然由此關注到“嚴肅游戲”這個領域。

后來,魏克然以制片人身份找到彭明發,希望在探索頻道播放一部關于游戲題材的紀錄片。彭明發期待,這部紀錄片可以幫助人們消除對游戲的偏見,“把想說的話以人們能夠接受的方式融進去,而不是變成藝術片或者很枯燥的理論”。

“前期調研非常關鍵,以此來驗證來我們的理念是不是對的,劇組里的人觀念一致了才進入拍攝。”魏克然說。

彭明發在美國調研了青少年沉迷游戲的狀況,并找了一些心理醫生咨詢。后者普遍認為網癮的主要原因并不在游戲,而是家庭成長環境。“看了資料后,我覺得還是不要碰這塊,牽扯到的主題太復雜。”彭明發回憶,“必須把主題瞄準一些,就談游戲對社會有何幫助。”

彭明發是新加坡華人,青少年時期一度沉迷過游戲,尤其偏好策略類游戲。“一玩就是十個小時,我的自控能力不夠強。”彭明發的游戲癮,卻因成年后工作繁忙而逐漸消失了。

“我覺得這跟社會進程相關,其實西方很多人已經不再這么想了,對玩游戲的偏見少了。”彭明發向南方周末解釋,“大家以為改變世界需要政治和戰爭這些比較硬的東西,而我和主持人的想法是電子游戲讓人類更深度地了解自己,游戲對我們社會的影響是很大的。”

主持人約書亞·克萊恩是位美國黑客?!队螒蛟妇啊分哉宜鞒?,是因為他幾乎見證了當代經典游戲的歷程,至今還鐘愛各種電子游戲。

彭明發和克萊恩先達成了共識。“找壞事很容易,找到大家認同的地方比較困難,比如從人文視角看游戲對我們社會有何影響。”彭明發相信觀眾也可以參與到共識里,“不管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觀眾,他們看片時都會思考”。

2017年6月11日,主持人約書亞·克萊恩(左)與探索頻道高層魏克然一同推薦《游戲愿景》。(資料圖/圖)

新鮮與自由輕松地玩下去

魏克然和彭明發在歐美拜訪了很多大型游戲公司,諸如暴雪、EA、索尼等。他們在華語世界找到了明星玩家周杰倫及EDG電競戰隊等,還采訪了騰訊互動娛樂的多個部門及工作室。“騰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它有不同的平臺,不僅做游戲,還是互聯網公司,西方比較少看到這樣的。”導演彭明發說。

《游戲愿景》選取了問世約十年的“QQ炫舞”與近兩年的熱門手游“王者榮耀”。此外,紀錄片重點觀察了由古龍小說改編的國風類網游“天涯明月刀”,彭明發偏好與中國歷史相關的題材。

“宋朝的航海技術當時是全球領先的,我們做過很多調查,大陸系統之后在游戲里推出了海洋系統。”顧婷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是“天涯明月刀”的IP及世界觀主架構師,這款游戲兼帶科普。她想知道外國人如何看中國的網絡游戲,“換個角度來看司空見慣的話題”。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技藝融進游戲前,游戲團隊拜訪了泉州、舟山等地的海洋歷史專家。這項技藝在唐代已經出現,以橫隔板把船艙分隔成彼此獨立且不透水的若干艙區,提升了木船的安全性。

“當時北宋的商船觸礁,其他商船想過去營救,發現它直接開走了,一點兒事沒有,就是因為‘水密隔艙’技藝。”顧婷婷說,除去呈現過去的文明,游戲還得不斷適應當下的中國玩家,不斷更新故事主線,因為玩家“不斷更新自己的選擇,需要新鮮與自由輕松地玩下去”。

紀錄片中,彭明發采用其他角度看待這款游戲。他選取了顧婷婷講述的一個故事:一位中學生高考后在微博上感謝“天涯明月刀”,因為它讓自己喜歡上了文言文,高考相應考題拿了滿分。

“我覺得這個角度比較有意思,也能克服大家對游戲的偏見,我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都覺得玩游戲浪費時間。”彭明發補充,“這個小小的例子其實在說,以玩為主,學習成績可能會更好。”

《游戲愿景》希望呈現游戲在青少年教育上的用途,為此劇組在美國找到一家“游戲學院”。后者專門以游戲作為主要工具,對青少年加以智力與合作等方面的培養。

這種教育方法行之有效,但也冒險,正如該學院設計主管羅斯所說:“這需要老師把自己看作設計師,老師也需要重新學習怎樣教學。”

回歸“什么是玩”這樣的哲學問題

“只用語言來玩游戲是不可能的,甚至都可以不用語言來玩游戲。”魏克然說,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紀錄片中的競技游戲“父.IO”,虛擬已經打破了現實。

游戲有很多分類方式,譬如嚴肅游戲與娛樂游戲,或傳統游戲和電子游戲?!队螒蛟妇啊分羞€將古代游戲與當下電子游戲對比。“這里有一個過程的展現,幾千年來,很多玩法并沒有變,游戲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有一個核心,那就是‘玩’。”彭明發說。

片中也展示了一款向經典致敬的游戲,名為“像素碎片” (Pixel Ripped)。在虛擬現實場景中,主角手持的也是老款“任天堂”游戲機。

2017年9月中旬,紀錄片《游戲愿景》在美國探索頻道播出,也在中國各大視頻網站上線。9月15日,騰訊創新俱樂部舉辦了以“游戲、想象力與全新未來”為主題的討論會。

嘉賓嚴鋒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最近每晚都在家利用虛擬現實打乒乓球,而不是去體育館鍛煉身體。“我覺得未來社會會變成游戲的社會,比如說教育、學習、成長、社會關系還有生產、體育、工作,一切都會變成一種游戲的手段。”他已經玩了幾十年游戲。

另一位嘉賓何威翻譯過《游戲改變教育》一書,近期在玩“王者榮耀”。他是北京師范大學數字媒體系的老師,玩游戲時用不常用的那個微信號登錄,這樣學生就不會發現他晚上在玩游戲,而不是備課。“我們或許應該回歸到‘什么是游戲本身’‘什么是玩’這樣的哲學問題。”何威說。

“我父親的年代會做很多填字游戲,我做紀錄片也是做謎題解答。”探索頻道的魏克然則認為,工作就可以看成是一種游戲設計,關乎本質,“水同樣都是H2O,有各種各樣的形式,結構外形其實并不那么重要,但本質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通過游戲更加了解和認知你自己,這是件好事;如果你通過游戲去回避現實,那就無法評論了。”魏克然補充道。

網絡編輯:吳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