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井澤往事
《青銅時代》里有一句話,說“人僅僅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也許,這個世界就在四時流轉之間的輕井澤吧。
責任編輯:楊嘉敏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1886年,距離日本結束幕府統治并開始推行明治維新,已經過去了十九年。這一年春,一位加拿大傳教士攜友前往日本長野縣。他們從東京上野站出發,先搭乘私營鐵路“高崎線”至群馬縣高崎市,再換國營鐵路“中山道干線”抵達橫川站,隨后乘坐馬車,走碓冰新道(現在的國道18號線),經過整整一天的旅途顛簸,終于平安抵達目的地。這位傳教士叫亞歷山大·克羅夫特·蕭(Alexander Croft Shaw),而他到達的地方便是后來日本家喻戶曉的避暑勝地——輕井澤。
輕井澤漸漸成為國人度假勝地,當地的溫泉酒店在四季流轉中呈現出不同“姿態”,但是,輕井澤的歷史被只顧著泡溫泉的游客所忽略。
驛站小鎮之興衰
在江戶時代,輕井澤地區原是中山道(江戶時代,連接江戶日本橋到京都三條大橋的驛道,途中共有69個驛站,全長約530公里)上的一個驛站小鎮,包括輕井澤(現在的舊輕井澤)、沓掛(現在的中輕井澤)和追分(現在的信濃追分)三個驛站。這是輕井澤歷史上的第一次繁華期。過往旅人甚眾,客棧茶館林立,還有不少被稱為“食賣女”的暗娼在附近討生活。此外,當時幕府實行“參勤交代”,即各地藩主須定期前往江戶(現在的東京)替幕府將軍執行一段時間的政務再返回各自領地。每次出行,必是人多馬眾,喧鬧非常。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進一步推動了沿途驛站的興盛發展。然而,到了江戶末年,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交還天皇,持續260余年的德川幕府統治落下帷幕。參勤交代就此成為歷史名詞。到了1872年,東京新橋至橫濱之間的日本首條鐵路開通,中山道各驛站的驛馬制度遭到廢止。曾經繁華一時的輕井澤地區隨之落寂衰敗。
其實,在傳教士蕭抵達輕井澤之前,當地風光明媚的傳聞早已流傳于旅日外國人之間。時任英國駐日公使館同傳的薩道義(Ernest Mason Satow,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