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異種器官移植風險
哈佛大學的丘奇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敲除豬體內潛在的病毒基因,這一結果對消除異種器官移植的安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朱力遠
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失活的基因編輯豬。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敲除關鍵基因后,使得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徹底喪失感染能力,掃除了異種器官移植研究的最大安全風險。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哈佛大學的丘奇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敲除豬體內潛在的病毒基因,這一結果對消除異種器官移植的安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9月22日,《科學》雜志正式刊登了美國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丘奇教授團隊的基因敲除豬最新研究成果,在多位中國科學家參與下,該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豬細胞內的內源逆轉錄病毒(PEPV)基因進行了基因編輯,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并培育出內源逆轉錄病毒失活的基因敲除豬。
潛在的危險
器官移植是挽救器官受損或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也是現代醫學的巨大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體短缺一直是制約器官移植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據美國器官募集和移植網絡(OPTN)數據,截止到2017年9月21日,美國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有11.7萬人,1-8月共完成2.3萬例器官移植手術,而器官捐獻數量僅為10868例。十多年來,美國每年完成器官移植手術和器官捐獻的數量基本維持在同一水平,但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數量卻從十五年前不足8萬,增加至目前的近12萬。全球其他國家也是類似情況,中國器官移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豬的器官大小、生理結構等與人非常相似,而且易于獲得,因此豬被認為是異種器官移植的理想供體。一些科學家已將基因改造的豬器官移植到靈長類動物身上,包括心臟、肺臟和腎臟等器官,這些豬器官在靈長類動物體內最長存活時間可達900天以上,豬器官移植的人體臨床試驗也已在計劃之中。
不過,豬體內存在很多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這些病毒基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