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曾讀數行書”
讀中國古代的野史、筆記、小說,偶爾能遇上好詩,有時是一首詩中的一兩句十分精彩,有時則整首詩都很棒。
責任編輯:朱又可
楊銳篆書《儒林外史》贊語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儒林外史》能“以公心諷世”,“燭幽 索隱,物無遁形”。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讀中國古代的野史、筆記、小說,偶爾能遇上好詩,有時是一首詩中的一兩句十分精彩,有時則整首詩都很棒。這些散見于專門的詩歌集子以外的詩,也往往是為文學史家忽略的。
清人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寫到所謂的“高士”楊執中在一張紙卷上寫了一首“七言絕句”,但其實,這是元人呂仲實所作一首七律的后半。吳敬梓把這半首元人詩送給楊執中,自然意在諷刺楊執中,但也因為出現在這樣有影響的小說中,反倒使這首詩能夠比較廣地為人所知。
呂仲實的這首七律,最早記錄在元人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里?!遁z耕錄》卷十二“文章政事&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