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忠志:我的戲劇不允許觀眾亂動
我只能說,我沒有黑澤明賺得多。
責任編輯:朱曉佳 宋宇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我只能說,我沒有黑澤明賺得多。
作為電影導演,你只要把膠卷寄到很多地方,就可以有錢進來。
而我要帶著這么多奇怪的演員,一塊兒去全世界的很多地方才能有收入。我還要像家長一樣管束他們,讓他們不要在外面太貪玩了。
——鈴木忠志
“就算一個能劇演員在演出半途死去,演出也要繼續下去,直到結束。”這是日本戲劇導演鈴木忠志在《文化就是身體》一書中提到的,他希望自己的戲劇也是這樣。
他的演員一般不帶麥克風,在室外演出,不管刮風下雨都不能停止。“我們的演員是經過訓練的,我在古希臘露天劇場導戲,有容納一萬人和三千人的劇場,都不用麥克風,聲音依然能傳到最后一排。”鈴木忠志說。
鈴木忠志對演員“把身體發揮到極致”的要求,常被外界認為有些極端。他的鈴木訓練法曾受邀到紐約萊莉亞音樂學院、莫斯科藝術劇院親自教授,近年來他也到中國的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教學。
2014年烏鎮戲劇節后,烏鎮景區、北京古北水鎮景區總規劃師陳向宏接受鈴木的建議,在司馬臺長城腳下修建了長城露天劇場,從2015年開始,鈴木忠志每年都會帶話劇來此演出。
2017年9月下旬,鈴木忠志在長城劇場導演的《大鼻子情圣》上演了兩場。“讓一般的戲劇人在這個劇場演戲可能會比較困難,不太容易使用。北京室內劇場的空氣都不好。長城這邊空氣好,就是很冷。”鈴木忠志坐在劇場旁邊的一棟木屋里說,“這或許是一件好事,因為過去是沒有暖氣的,這讓長城劇場有一種歷史的寒冷感。”
早在1976年,鈴木忠志就在日本富山縣利賀村,用農民住房改建戲劇舞臺,讓演員在露天劇場進行表演,并創建了鈴木利賀劇團(SCOT)。1982年,他發起了日本第一個國際性戲劇節“利賀戲劇節”。對于露天演出,鈴木忠志有著豐富經驗與偏好。
本次《大鼻子情圣》在長城劇場演出時,他兩晚都站在觀眾席的后面,穿著很厚的衣服,不動聲色地觀察著舞臺上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