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英爬蟲案敗訴是隱私保護的倒退嗎

2017年8月14日,位于美國加州的北區聯邦地方法庭法官發出了初步禁令,要求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必須在法庭禁令頒布后24小時內取消對hiQ Lab(一個利用爬蟲技術的數據分析公司)數據抓取的技術阻攔措施,撤回兩封“勒令停止侵權函”,并不得再以同樣理由發出“侵權函”。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彭文燕

美國紐約,學生坐在一張谷歌地圖中女生照片旁。此次展覽的主題為“公共的隱私”,旨在探索Facebook和Google時代下網絡隱私,監視和數據搜集間的界線和灰色地帶。(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2017年8月14日,位于美國加州的北區聯邦地方法庭法官發出了初步禁令,要求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必須在法庭禁令頒布后24小時內取消對hiQ Lab(一個利用爬蟲技術的數據分析公司)數據抓取的技術阻攔措施,撤回兩封“勒令停止侵權函”,并不得再以同樣理由發出“侵權函”。

hiQ爬數還有理,領英保護會員隱私和數據安全反受挫,這似乎是互聯網時代脆弱的個人隱私保護再次倒退,好一個“糊涂”法官,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法官認為,兩者的爭議與個人隱私保護關系不大,領英只不過是打著保護個人隱私的旗號涉嫌不正當競爭。這是互聯網時代不同公司對數據資源控制權的爭奪,兩者對個人隱私的尊重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別。

hiQ公司CEO——Mark Weidick(作者供圖/圖)

惡人先告狀?

近幾年,硅谷出現了不少數據公司,這些數據公司本身并沒有獨立的數據,但其依附于掌握大量數據的互聯網平臺公司,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Craigslist等,這些數據公司通過爬蟲技術抓取平臺數據,對抓取的數據進行再處理并制成數據產品后出售。

如位于芝加哥的數據公司Geofeedia利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抓取數據,利用所謂的“人肉搜索”,開發了為警方提供監控游行、抗議等活動的數據支持服務產品,如丹佛警察局就訂購了其年服務費為3萬美元的數據服務,巴爾的摩、西雅圖、洛杉磯、達拉斯等至少13個城市的警方都是其客戶??梢哉f這些公司就是平臺公司的寄生公司。

平臺公司當然不甘于“自己”的數據被他人獲利,于是或者利用技術手段阻止數據被爬(如2016年Geofeedia被曝光后,很快被相關平臺切斷其數據來源),或者使用法律武器打擊依附于其上的數據創業公司,如2009年Facebook訴Power Ventures案, 2015年Craigslist訴3TAPS,法庭也基本支持了這些平臺公司的訴求。

領英(LinkedI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