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醫院”來了浙江試點破局,醫保尚未接入
“共享正式開始后,我們會和全程醫療簽訂協議?!睆垙姳硎?,由于全程醫療和入駐診所都是獨立法人,責任界定相對清晰:手術出問題是醫生的責任,手術室出問題是管理方的責任。
責任編輯:何海寧
Medical mall的巨幅廣告。
張強算過一筆賬,診所前期的投入主要是人力、租金和裝修,一家診所一般需要500萬-1000萬元。“藥房、檢驗和手術室的共享,將節約近1/3的成本。”
“共享正式開始后,我們會和全程醫療簽訂協議。”張強表示,由于全程醫療和入駐診所都是獨立法人,責任界定相對清晰:手術出問題是醫生的責任,手術室出問題是管理方的責任。
因為浙江省衛計委的一則批復,杭州大廈501城市廣場的一幢22層寫字樓上了微博熱搜。
巨幅的墻體廣告,玻璃幕墻上“全國首個”“專業醫療服務商”的字眼,這一切都在提醒路人:這不是普通的寫字樓,而是國內首家medical mall(醫療商場)。
2017年9月19日,浙江省衛計委發文,原則同意醫療診所“拎包入駐”medical mall,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等醫技科室和藥房、手術室統統可以采取共享模式。
這意味著,這一發端于美國、已在不少發達國家普及的醫療新模式,正式在內地落地。
“又一場大顛覆”“治病就像逛街”……因為蹭了熱詞“共享”,medical mall引發眾多業內人士甚至普通民眾的關注。從9月13日入駐開始,杭州思俊外科診所負責人張強幾乎每周都要接待數撥參觀的政府官員、醫療界人士和媒體。
Medical mall里,杭州思俊外科診所的張強醫生正在看診。
“開展醫療設施共享試點,并不是為了蹭熱度。”浙江省衛計委醫政處處長俞新樂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經過多年發展,浙江省內上萬家社會辦醫療機構、萬余名多點執業醫生已形成醫療行業創業創新的氛圍。
俞新樂說,正如傳統的零售行業需要轉型,醫療行業運營模式也面臨著轉型。“管理部門理應在守住醫療安全底線的前提下,提供更寬松、更包容的環境。”
“共享”政策難點,靠試點破局
9月25日,南方周末記者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