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物鐘的分子機制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簡析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三位美國科學家的工作,使得晝夜節律生物學成為一個廣闊而充滿活力的研究領域,為人類的健康和幸福帶來深遠的影響。

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遺傳學家杰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 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們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從而揭開了今年諾貝爾獎的序幕。

實至名歸

這三位科學家均來自美國,使得美國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人數增加至98位,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總共達334人(含雙重國籍),穩居第一位。三位美國遺傳學家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的獎金,獎金額度也比去年提高了100萬瑞典克朗(約82萬元人民幣)。

杰弗里·霍爾1945年生于美國紐約,1971年獲得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1974年從布蘭迪斯大學開始職業生涯,1984年他和邁克爾·羅斯巴什的研究小組克隆了果蠅的周期基因,還揭示出該基因所編碼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含量隨晝夜節律而變化,現已退休。

邁克爾·羅斯巴什1944年生于美國堪薩斯城,1970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1984年他和杰弗里·霍爾的研究小組克隆了果蠅的周期基因,1990年提出了生物鐘的轉錄翻譯負反饋回路的概念,1998年在果蠅中發現兩個調節節律的新基因。2003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