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鏈纏繞新中產
鄙視可以扛著反污染與環保的大旗;可以是發燒晉階的動力;也可以是痛苦對價的成果和成就。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彭文燕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
鄙視可以扛著反污染與環保的大旗;可以是發燒晉階的動力;也可以是痛苦對價的成果和成就。
苗條鄙視肥胖,法棍鄙視包子,蘋果鄙視安卓,馬拉松鄙視廣場舞,礦泉水鄙視甜可樂,星巴克鄙視保溫杯……盡管并不常見于正式媒體,鄙視卻實際上無處不在。
傳統的鄙視,源自“出身”,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主要表現為上位階層對下位階層的等級優越,多半是外部賦予的、世代繼承的、相對固化的,與自身努力與否關系不大。知識階層興起后,出現了學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