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快跑十五年,現在掉隊了?

在全力沖刺中國市場第1000萬輛汽車的產銷目標時,北京現代卻遭遇了成立15年來的最大危機。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北京現代因為銷量暴跌而面臨產能過剩,已經建成的北京現代四大工廠開工不足。(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

在全力沖刺中國市場第1000萬輛汽車的產銷目標時,北京現代卻遭遇了成立15年來的最大危機。拖欠供應商貨款、工廠停產、銷量腰斬的壞消息接踵而至。

在中國汽車市場以2400萬輛的年產銷規模繼續前行時,消費者首次購車比例在不斷縮小,而二次購買往往意味著人們比過去更注重技術和駕乘體驗,不再為車的外表和營銷所打動,同時也意味著汽車的消費升級。

2017年9月17日,北京馬拉松開跑。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項全民運動過去六年的冠名贊助商是北京現代,這一次則改名為“華夏幸福”。

此刻,北京現代在另一場馬拉松式長跑中已經栽了一個大大的跟頭。

從2002年10月18日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成立開始,它已經快速奔跑了近15年,從零開始,直到跨過第800萬輛的門檻,全力沖刺中國市場第1000萬輛汽車的產銷目標時,拖欠供應商貨款、工廠停產、銷量腰斬的壞消息接踵而至。

此前定下的2017年125萬輛產銷目標,現在看來已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僅如此,北京現代還將被迫退出它已經入會4年的“年產銷百萬輛俱樂部”,而過去只能望其項背的中國本土自主品牌汽車,吉利、長城等紛紛跑在了它前面。

北京現代怎么了,何以落此困境?

“薩德”與劇跌

“薩德”事件被看作引發北京現代銷售災難的導火索。2017年3月,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結束前兩個月的同比、環比負增長,同比微增1.7%、環比激增28.39%時,北京現代同比下降了44.3%,接下來三個月甚至同比下降60%以上。

但事實上,韓系車在中國并未遭遇極端抵制。

在廣州,羊城現代4S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消費者其實是很理智的,民間情緒并不如想象的那樣激烈,更何況,北京現代還有50%的股權屬于中方。

在廣州黃石汽貿街上,東風日產、北京現代、東風標致、江淮汽車等品牌的4S店連成一排。2017年9月18日下午,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發現,這幾家店中,北京現代的顧客是最多的。事實上,從銷售數據看,從2017年7月開始,領動、途勝、名圖三款主力車型的銷量已經開始回穩,站回月銷萬輛的水平。

在過去長達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里,北京現代完成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114萬輛的年銷量(2016年),而且為2017年定下了一個更為宏大的目標:125萬輛。

甚至在2017年9月11-13日,現代汽車在香港舉行的里昂證券投資人會議上準備的演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