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不止,是非不絕 洋奶粉:在中國的“最好時光”
國產奶修復消費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國風生水起之時光。
責任編輯:何海寧 實習生 潘秋杏 姚瓊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迅速搶占了中國市場。圖為一名年輕媽媽在選購洋奶粉。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
國產奶修復消費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國風生水起之時光。從最初在大城市摧城拔寨,到如今在小縣城逐步布局,從中外奶企的頻頻“聯姻”,到貼牌洋奶粉的興起與整頓,洋奶粉見證了中國奶業的九年成長歷程。
“洋奶粉在中國,最好的時光是2008年至2015年,最近兩年增長速度稍弱。”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乳業專家馮啟對南方周末說,“現在進入一個比較均衡的態勢。”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創國產奶業以來,洋奶粉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一直居高不下。南方周末從海關總署了解到,經由海關渠道進口到中國的奶粉,從2007年的9.8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82.6萬噸,市場價值翻了十余倍。
國產奶修復消費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國風生水起之時光。從最初在大城市摧城拔寨,到如今在小縣城逐步布局,從中外奶企的頻頻“聯姻”,到“假洋鬼子”的興起與整頓,洋奶粉見證了中國奶業的九年篳路藍縷。
漲價風波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奶業的分水嶺,國產奶粉品牌遭受重創,洋奶粉伺機崛起。根據知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的數據,2009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中,洋奶粉品牌多美滋、美贊臣和惠氏的市場份額分別僅為14.2%、11.6%和8%。此后,雅培、雀巢、美贊臣、惠氏等品牌幾乎壟斷了一線城市的高端奶粉市場。
在2008年至2013年間,洋奶粉的價格更是經歷了“你方漲罷我再漲”的局面。如雀巢,到了2012年,相比2008年,其旗下產品每罐價格少則提高50元,多則超過100元。
“那時候價格一直在抬升,2013年的時候很多地方的奶粉都達到400塊錢一罐,這就有點太高了。”馮啟說。
直到2013年7月,國家發改委開始對多家乳粉企業進行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