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激增萬億,消費貸憑什么這么火

利潤高、需求旺,消費金融因而成為各類機構的必爭之地。

責任編輯:顧策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前7個月,全國短期消費貸款新增1.06萬億,是去年同期的3倍,也超過去年全年的增長量。(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9月28日《南方周末》)

借1000元,一周后還1100,感覺只多了100元,但如果換算成年化利率,已經超過500%。

利潤高、需求旺,消費金融因而成為各類機構的必爭之地。

監管層正在進行整肅,嚴查消費貸變成“首付貸”流入樓市,并對各種違規開出一張張罰單。

“現金奶牛”消費貸

“在線申請,極速放貸,3萬額度!”2017年以來,貸款廣告力壓從前的售樓廣告,頻繁轟炸人們的手機。

南方周末記者盤點了自己2017年8-9月短信記錄,就有“極速貸”“借云”“我來貸”“貸媽媽”“借款專家”、平安銀行等多家機構發送的類似短信。它們的產品類似:數萬額度、幾分鐘放款、無需抵押,甚至身份證和手機號就可以申請。一位電話推銷員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推銷電話是網絡電話隨機撥的。

海量的推銷背后,是火熱的消費貸市場。

消費貸,主要指房貸、車貸以外的個人消費貸款。

目前的主流產品有兩類,現金貸和消費分期?,F金貸指純線上、不限用途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消費分期則基于具體的消費場景分期付款,如旅游、教育、醫療、裝修、買手機等。

2017上半年,消費金融炙手可熱。南方周末記者查詢了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今年前7個月,全國住戶貸款中的短期消費貸款新增1.06萬億,是去年同期的3倍,也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增長量(8305億)。

它也變成了各類機構必爭之地。商業銀行、電商巨頭、消費金融持牌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P2P、小貸公司先后進入。

相比而言,商業銀行提供的消費貸產品利率最低、額度更高,有抵押物甚至可以貸到數百萬。

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消費貸與銀行不同,平均借款金額普遍是幾千元,針對的用戶是傳統金融機構難以服務到的“長尾”人群,比如學生、藍領和部分白領。

在電商平臺,80后、90后則依靠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產品,正在逐漸養成貸款消費的習慣,現在平均每4個90后中就有一個人在用“花唄”。

此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涌入消費金融領域。今日頭條在招熟悉小額現金貸產品的風控人員,聚美優品推出“顏值貸”,新浪、鳳凰這些門戶網站也上線了現金貸產品。

引來如此眾多的競爭者,消費金融的誘人之處在于暴利。

從利率來看,一位股份制銀行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該行的消費貸利率,員工內部價是基準利率(目前為4.9%)上浮20%-30%,市面上的消費貸上浮100%也很常見,也就是年化10%左右。而9月上海的房貸首套房平均在4.9%左右,二套房上浮10%-20%,在5.5%左右。對于銀行來說,消費貸的利潤明顯高于房貸。

銀行以外的機構利率更高。

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該公司的利率17%,在監管允許范圍內。P2P、小貸公司的利率更高,甚至突破36%的高利貸紅線?,F在市面上大多現金貸產品都是按日計息,借1000元,一周后還1100,感覺只多了100元,但如果換算成年化利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