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換藥、拒藥恐藥、盲信中藥無毒” 全國安全用藥月發布十大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就在2天前,國務院辦公廳剛剛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引起業內強烈反響。

責任編輯:袁端端

10月10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在北京啟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孫咸澤、藥品審評中心主任許嘉齊等政府官員,以及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代表、藥學專家、新聞媒體、志愿者和消費者一道,探討安全用藥新問題。

孫咸澤表示,隨著我國藥品可及性的基本解決、藥品質量與療效的逐步提高,藥品使用環節是否安全合理,已經成為影響公眾用藥安全的重要因素;保障用藥安全是監管部門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安全用藥意識與知識水平的提升。

就在2天前,國務院辦公廳剛剛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引起業內強烈反響。孫咸澤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這意味著對藥品和醫療器械領域的改革已經從審評審批領域,逐步拓展為監管制度的全面變革。這也意味著,政府在監管上的變化將滲透到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等各個環節,以監管創新反向激發產業創新。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此前外界所詬病的藥品管理問題,改革均有所涉及與回應。

比如,在研發環節,孫咸澤提到加快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藥品上市的基本標準是新藥要‘新’,仿制藥要‘同’。努力確保新上市藥品的質量和療效,確保仿制藥與原研藥質量療效一致。”

許嘉齊對藥品評審制度改革進行具體闡釋。比如,要重建審評制度,推進項目管理人制度、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度、審評信息公開制度及有限審評制度體系等。

通過前一階段的改革,新藥評審拖沓的問題得到改進。許嘉齊表示,目前積壓的評審項目已經從2015年9月的2.2萬件,降至目前的3800余件。2017年新藥臨床審批平均時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