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人
從三年前開始,第四輪創業潮開始涌動。資本沖向一個個創業“風口”,互聯網餐飲、共享經濟、知識付費、短視頻、VR、人工智能等。年輕、依托移動互聯網、基于個人興趣,是這輪創業潮中創業者的特點。
責任編輯:顧策 肖華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
從三年前開始,第四輪創業潮開始涌動。資本沖向一個個創業“風口”,互聯網餐飲、共享經濟、知識付費、短視頻、VR、人工智能等。年輕、依托移動互聯網、基于個人興趣,是這輪創業潮中創業者的特點。
“資本沒有寒冬,只是一輪輪的洗牌?!币粋€知乎作者說。風口在變,資本的嗅覺最敏銳,他們快速離場、快速進入,催熟著不同的行業。
PAPI醬的微信頭像是一張漫畫,一個短發女孩目視遠方說,“你迷上的女人,只是熒幕里的幻影?!?/p>
從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到坐擁2400萬微博粉絲的大V,她只用了兩年時間。2017年4月,她與大學同學合作的公司完成了1.2億人民幣融資,但這筆錢到現在還沒用過,因為不缺錢。
年輕、依托移動互聯網、基于個人興趣,PAPI醬身上這幾個特點恰是眼下創業大潮中創業者的縮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6年《中國青年創業現狀報告》顯示,創業人群活躍在25-35歲年齡段,落實到人頭上就是“80后”,平均創業年齡為28歲。
自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中國進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四次創業大潮。
1979-1989年間草根創業,個體戶爆發,一個封閉已久的經濟體流露出對物質的渴望。王石、柳傳志、任正非、張瑞敏等中國第一批企業家在這時淘到了第一桶金。
1990年代“下海潮”來臨,俞敏洪、郭廣昌、王傳福等不少人扔掉體制內的鐵飯碗,下海經商。
臨近2000年,互聯網時代出現。1998年2月,張朝陽模仿雅虎,推出了中文網頁目錄搜索軟件“搜狐”。同年,26歲的丁磊創辦“網易”,馬化騰成立了“騰訊”,接著,在兩次創業失敗以后,馬云想成立一家服務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公司,域名叫“阿里巴巴”。這一波創業公司,如今都已成為巨頭。
工具更迭帶來機會。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智能手機的普及,為新一輪的中國創業潮提供了土壤。2014年起,資本涌向一個個創業“風口”。
在這輪創業潮中,最著名的話是“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氐?015年的北京創業大街上,南方周末記者在一家咖啡館,聽到身邊一位男士正在盡力說服對面的兩位男士為自己的博物館項目投資,“只差朋友們出點錢了”。
從BAT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