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首席科學家柴發合 “大環保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和2013年比,京津冀2016年平均PM2.5的濃度已經下降了33%了,二氧化硫也下降了55%。
以前督查是有開口的,現在整個監督管理體系是封閉的。

責任編輯:汪韜

柴發合(農健/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

和2013年比,京津冀2016年平均PM2.5的濃度已經下降了33%了,二氧化硫也下降了55%。

以前督查是有開口的,現在整個監督管理體系是封閉的。

大氣污染防治,環境治理的突破口

南方周末:一到重污染,記者們就給你打電話,這些年來你接受了多少次采訪?印象最深的問題是什么?

柴發合:經常接受采訪(笑),都已經記不清了。媒體和公眾關心的話題,從最開始的PM2.5到底是什么、從哪來、為什么突然這么嚴重,到PM2.5怎么避免、目標能否達到、成因等等,逐漸有了科學認知。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京津冀地區重污染治理成效?

柴發合:公眾不了解,不是說大氣十條今天剛頒布明天就會見成效。各地有一個細化方案的準備期,還要通過工程來實現,從設計到施工完成需要一兩年的工程期。這就像人跑得很快要停下來,還有緩沖減速的過程。

南方周末:過去五年的大氣污染治理歷程中,印象最深的時刻是什么?

柴發合:印象最深是2013年。這一年全國開始發布74個城市新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只有3個城市是達標的。

2013年1月份京津冀地區的五次重污染天氣,我把它做成PPT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