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重拳治理進行時問責整改中的祁連山
來自中央的監督直接到達肅南,“目前一共有4個副部級、14個司長來過?!闭慕Y束后,這套為應對祁連山整改而設計的機制將常態化。
責任編輯:何海寧
肅南縣“保護祁連山”的宣傳氛圍無處不在。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2日《南方周末》)
“這次最嚴厲的環保問責,教訓嚴肅、深刻。”
來自中央的監督直接到達肅南,“目前一共有4個副部級、14個司長來過。”整改結束后,這套為應對祁連山整改而設計的機制將常態化。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環保事業正在長出“牙齒”。祁連山“最嚴環保問責風暴”正是一個典型樣本。
張掖人陳知禮還記得,小時候下田種地,鐵鍬鏟幾下,土壤就變得濕潤起來。家里的地下室常常貯滿了腳踝高的積水,往外排水是家家戶戶的回憶。
從甘肅張掖繼續向西,河西走廊將面臨沙漠與戈壁的夾擊,但在祁連冰川庇佑下,張掖成為干旱西北的異數。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丁文廣教授認為,沒有祁連山這道生態屏障,整個河西走廊的生物多樣性都會遭到損失,并帶來干旱等負面的氣候變化。
2017年7月20日,祁連山問責風暴達到高潮——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以下簡稱《通報》),甘肅3名副省級、6名正廳級官員受到處分,其中4名正廳級官員被行政撤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環保事業正在長出“牙齒”。各地開始意識到,地方政府是落實環保責任的主體,“生態環境為經濟發展讓路”的發展思路需要徹底轉換。
“這次最嚴厲的環保問責,教訓嚴肅、深刻。”一名甘肅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整改進行時
20268平方公里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76.4%在甘肅張掖市境內,甘肅省200個亟待整改項目中的171項也都集中于此。
肅南縣是張掖面積最大、祁連山覆蓋面積最廣的縣,深藏于祁連山里的一座座礦山,是這座縣城除牧業外的經濟支柱。肅南賓館的老板說,從2016年底開始,許多礦場老板陸續離開。“以前不僅住我們這兒,周邊的樓也都被他們租下了,一住就好幾個月。”現在,人口不足4萬的肅南顯得非常清靜。
張掖市一名國土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張掖171項整改項目中,有117個探采礦項目,目前已經全部關停。其中115個已完成礦山環境治理修復,還有2個將于年底前完成。
按照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都不容許礦山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