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糾正冤假錯案:彰顯公平正義

案件判錯了就要依法及時糾正,“我們對這些案件提出監督意見,經過再審最后宣告當事人無罪,是有成就感和榮譽感的?!?/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斌

(新華社/圖)

案件判錯了就要依法及時糾正,“我們對這些案件提出監督意見,經過再審最后宣告當事人無罪,是有成就感和榮譽感的。”

對于所有關注中國法治進程的人而言,聶樹斌案改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樣的案子能夠解決,其他冤錯案不更應該解決嗎?”

“我們現在糾正冤假錯案遇到的問題就是申訴太難、立案太難,再審程序啟動不了。進入不了糾錯程序就很難去糾錯。”陳衛東建議,機制上能否仿照國外的“洗冤工程”,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應對刑事案件的申訴。

2017年9月12日上午,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在福建南平市建陽區人民法院宣判,改判繆新華等五人無罪。這起一家五口蒙冤達14年之久的重大冤案,終獲平反昭雪。

繆新華的代理律師毛立新走出建陽區法院時,轉身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最醒目的是,刻在這家基層法院白色大門上的一行紅字:“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這句話,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3年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對政法機關提出的要求。依法糾正冤假錯案是近五年來司法系統的重要關鍵詞,據官方統計,截至2017年7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司法系統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4件,涉及54名當事人。

糾正冤假錯案并非易事,這幾年,體制內外開始逐漸形成合力。在繆新華案再審過程中,毛立新與福建省高院審監庭庭長有過交流,對方的一席話讓毛立新感慨萬千:“他說,不管是法官還是律師,我們能夠一起參與到共和國法治史的冤錯案平反進程中來,本身就是我們職業上的榮耀。作為法律職業群體,我們不僅要有法治意識,還要有社會責任和百姓情懷。”

無論從平反個案遭遇的阻力,還是從糾正、防范冤假錯案的機制設計與落實來看,糾正冤假錯案依然任重道遠。但回望這幾年與一系列冤案平反相互交織的法治進程,毛立新感到欣慰:“至少現在,潮水的方向變了。”

打破“錯案公式”

2013年,有一批冤假錯案得以平反,其中浙江張氏叔侄案最引人注目。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評價,張氏叔侄案的翻案打破了“錯案公式”。

陳衛東所說的“錯案公式”是指,合理的懷疑+刑訊逼供=錯案+真兇落網/死者復活=發現錯案+錯案平反。過往的佘祥林、趙作海等冤錯案幾乎都符合這個公式,它們的平反都依仗于被害人復活或真兇落網等偶然因素。

張氏叔侄案翻案的關鍵人物,卻是新疆石河子退休檢察官張飚。2007年,石河子監獄駐監檢察官張飚了解到,一個叫張高平的“犯人”一直不認罪,他不停申訴卻一直沒有答復。

張飚幫張高平把申訴材料轉寄給了案發地浙江省的執法機關,在此過程中他發現案子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浙江方面一直沒有回音,快退休的張飚又想方設法幫忙聯絡,“溫和&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