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結核病發病率多年不降,或因延誤天數過長
責任編輯:汪韜
作為最古老的傳染病,人們一直在和結核病控制作斗爭,但過去這么多年,診斷、藥品、技術都有更新,為何全球結核病的人數居高不下?英國學者的最新研究表明——這是因為目前的結核病防控目標中忽視了病人延誤診斷的時間。
當地時間10月12日,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衛生政策研究副教授Mishal S Khan在2017年世界肺部健康大會上發布了她作為通訊作者的結核病最新研究,該組報告于當日剛剛發表于牛津學術旗下雜志《衛生政策與規劃》上。
這項歷時兩年的研究基于我國云南省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在2006-2013年的結核病統計數據。研究者發現,在調查的76486名結核病人中,病情延誤的情況十分普遍,共32%的病人(24676)經歷了超過三個月以上的延誤,有的甚至長達一年。
“結核防控政策應當重視降低病情延誤的天數,而不是只注重追求病人的高發現率。”該研究建議。
在這項研究中,延誤分三種情況,第一,出現癥狀到首次去醫院就診的時間延誤;二、從就醫到確診的時間延誤;第三、從確診到治療開始的時間延誤。其中,第一種占到了總體延誤的絕大多數。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關于結核病情延誤問題的最大規模研究。
世界肺部健康大會,M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