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數:戲劇可能不賺錢、不出名,但我覺得可以做
“觀眾的審美不斷變化,我覺得這部戲很適合在當下中國上演?!标悢到忉?,自己并不是在輸出價值觀或完成工作,“而是希望觀眾看戲劇有一個思辨過程”。
責任編輯:宋宇
艾鱺達是對自我的反觀,不過多牽扯與外部世界的對抗,這個主題更具備永恒性,不會受地域和文化的影響。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
話劇《海上夫人》末尾,女主角艾鱺達的衣服由藍色換成黑色,這個“海洋動物”或許變成了“陸地動物”。艾鱺達是燈塔守護人的女兒,自幼生長在海邊。父親去世后,她嫁給醫生凡戈爾,搬遷到峽灣地區。她始終不適應內陸生活,一度猶豫是否按約跟隨一位船員離開峽灣。
1888年底,易卜生出版了《海上夫人》的劇本。相較于此前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現實主義作品,《海上夫人》備受爭議,被評論界說成“一個病態的故事”。后來,美國百老匯將其搬上舞臺,票房慘淡。
艾鱺達性格執著,在抉擇面前心理波動極大。她的困境似乎很難贏得觀眾的好感。“艾鱺達只能在峽灣找到跟海洋有關的東西,還能遠遠地從山頂看到那邊的海。但這跟她生活在燈塔時不一樣,對她來說,峽灣不是真正的海洋。”演員陳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7年9月初,話劇《海上夫人》開始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巡演,陳數飾演艾鱺達,出品人和導演分別是演員靳東和舞蹈家王媛媛。這是《海上夫人》首次在中國公演,觀眾的反響異常熱烈。
“觀眾的審美不斷變化,我覺得這部戲很適合在當下中國上演。”陳數解釋,自己并不是在輸出價值觀或完成工作,“而是希望觀眾看戲劇有一個思辨過程”。
《海上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