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眾愿意欣賞英國的老故事嗎?音樂劇《變身怪醫》的“冒險”
劇組決定保留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故事背景和角色,而不是把他們改換到中文語境,后者是改編劇的常用做法。
責任編輯:宋宇
《變身怪醫》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可能都有不以為榮的一面,他們不想表現出來。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
劇組決定保留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故事背景和角色,而不是把他們改換到中文語境,后者是改編劇的常用做法。
2017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變身怪醫》的中文版誕生。作為較早講述人格分裂的文學作品,小說《化身博士》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音樂劇等多種形式,至今已經有120多個版本?!蹲兩砉轴t》實際上是《化身博士》的另外一個譯名。
《變身怪醫》在百老匯普利茅斯劇院連續上演超過四年,場次在1500場以上。大衛·斯旺從2004年開始擔任《變身怪醫》的導演,制作了多個國家的版本,并應用當地的語言和演員。中文版是他13年來第12次導演這部名劇,“它一次比一次有意思”。
1886年,在成名作《金銀島》之后,英國作家史蒂文森出版了新作《化身博士》。
《化身博士》主角杰基爾博士是一位五十多歲的紳士,他試圖發明一種藥水,壓制自己天性中的邪惡一面。但他服下藥水后變成了體內邪惡的化身——海德先生,犯下了殺人罪。他不斷地在善惡兩種身份間切換,最后因不堪折磨而自殺。
這本小說在六個月內售出了4萬本,僅在美國就出現了25萬冊盜版。“杰基爾與海德”成為心理學中“雙重人格”的代稱。
第二年,托馬斯·羅素·沙利文很快就把它搬上舞臺。巡演至倫敦時,著名的“開膛手杰克”連環殺人案剛好發生了第一起,主演理查德·曼斯菲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