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認同釋放品牌魅力” 國酒茅臺走進全球新興市場
“埃及不禁酒,但不宜在公共場所飲烈性酒。”當筆者進入開羅后,導游納瓦什多次提醒埃及是個“限酒”的國家。
不過,開羅機場的免稅店中并不乏酒品,有紅酒,有啤酒,甚至有來自中國貴州的茅臺酒,只是每一瓶都價格不菲。
“東方味道”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埃及境內是不可能存在酒的,但實際上并非如此。”26歲的納瓦什是名基督徒,喜歡飲酒打發疲勞和苦悶的時光。
他時常光臨的一家酒吧位于扎馬雷克區(Zamalek)。作為開羅聞名遐邇的高檔消費區,扎馬雷克區也是各國使領館集中所在地。正是受到英國殖民的影響,各種英式酒吧以及裝配空調的酒鋪最受青睞,入場費至少要200埃及鎊(折合人民幣160元)。
這對每月只有四五百埃及鎊收入的當地人來說,是名副其實的高消費場所。對于納瓦什這樣的埃及平民來說,茅臺酒更是奢侈品。
他記得,2015年夏天接待一個中國上海旅行團時,一名游客送給他半瓶喝剩下的茅臺酒?;氐介_羅后,納瓦什召集幾個朋友用礦泉水兌酒,兌滿一瓶后一起品嘗“東方味道”,一為稀釋茅臺酒的高濃度,一為讓這瓶酒更“耐喝”。
在埃及,凡是外國人光顧的地方,通??梢燥嬀??;魻柛赀_、沙姆沙伊赫等旅游城市不乏酒吧,但僅限富人區。酒也是埃及市民社會財富的一條分水嶺,在富人區買酒和喝酒并非難事,但在貧民區買酒則跟買賣毒品一樣充滿風險。
埃及人對酒的保守態度,源自埃及嚴苛的限酒令。按照埃及現行法令,禁止在公共場所或商店買賣酒和飲酒,經過旅游部長批準的酒店和旅游場所則除外。
一紙行政命令,并不能完全禁止國民飲酒的欲望。跟多數禁酒或限酒的國家一樣,這一政策反而滋生出不少“地下酒莊”——它們往往是一處隱秘的地下室,大膽的顧客將酒裝在黑色塑料袋中,再藏在大衣口袋里悄悄帶走。
從地下、禁忌到開放和國際化,酒精在這個古老的國度里扮演著復雜的角色。歷史上,埃及更是與酒扯不斷理還亂。
獨領千年風騷
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釀酒。
一些古老的文化和歷史傳統,已影影綽綽地佐證著埃及的釀酒史。大約在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之間,埃及第一部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中首次出現有關酒的法令,對出售假酒的人的懲罰是“將他們淹死在河里”。
這意味著,當時酒已是埃及社會盛行的商品。一條充滿詩意的古埃及諺語流傳至今,“在水里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臉,但在酒里你能看到內心的花園。”
不只是這些古老的傳說,一些考古新發現也印證著埃及的釀酒史。
1990年夏天,埃及吉薩高地上,一名旅游者在騎馬馳騁時,馬腿不慎陷入洞里。原來,這是一個掩埋在地下的墓地,有著漂亮的拱頂,被石膏封著。
來自埃及和各國的考古學家紛紛云集吉薩高地,陸續找到大大小小一千多座墳墓。其中,埃及考古學家扎希·哈瓦斯發現,這些墳墓隸屬于一座金字塔的建造者,并留下啤酒罐。
當然,這些啤酒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啤酒,只是古埃及一種類似啤酒的飲料。
2017年秋天,人們在一座千年法老船墓中發現一百多個陶器,推測這是用來盛各種液體的啤酒罐。過去兩年間,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考古學家約瑟夫·韋格納等人一直在清理廢墟。
考古學家們認為,這座老船墓隸屬于埃及中王國時代最有權力的統治者——森烏塞特三世,迄今已有3800年的歷史。
盡管各大文明間缺乏直接聯系,卻如星光遙相輝映。早在6000年前,中國就已發明人工谷物酒,它同發明啤酒的古埃及、發明人工葡萄酒的古巴比倫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國。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公元前135年,一種名為“枸醬”的美酒就走出深山,并得到漢武帝“甘美之”的贊許。“枸醬”正是茅臺酒的前身,漸漸成為歷朝的貢酒,并隨著絲綢之路聲名遠播世界。
歲月滄桑,埃及啤酒與伊拉克葡萄酒早已風光不再,惟獨以茅臺為代表的中國白酒在世界酒林中獨領千年風騷。
一杯美酒,讓文化認同釋放出品牌的魅力
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勾兌,至少存放5年后出廠等傳統工藝,讓整個釀酒過程充滿神奇的東方氣息:一瓶茅臺酒從發酵到出廠,至少歷經5年、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
“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文明的偉大國家,它的一項責任就是與外界交流。”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認為,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正以和平的、負責任的方式推動全球化。
茅臺正是中國民族品牌“走出去”的典型。
兩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今天,中國的名片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
“我們將借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搶抓‘一帶一路’的機遇,讓茅臺闊步走出去。”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
據介紹,茅臺酒如今已進入78個國家,其中26個分布于“一帶一路”沿線,銷售商分布于五大洲和全球重要的免稅口岸。未來幾年,茅臺酒在海外市場的銷售量還將達到10%。
當前,中國出口白酒數量前10名的國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現的概率較高。然而,中國酒企在白酒國際化過程中也遭遇文化隔閡、對政策法規缺乏了解、品牌影響力不足以及國際推廣宣傳遠遠不夠等難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為百年民族品牌和中國酒,茅臺有使命更有責任去弘揚中華酒文化。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我們將帶著深邃的華夏古老文明,帶著醇香的東方神韻,擁抱世界,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指出。
一杯美酒,讓文化認同釋放出品牌的魅力。
茅臺人堅信,就像中國消費者能夠接受威士忌、啤酒等洋酒,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中國白酒也正在為世界所認同和接受,并逐漸進入傳統的非白酒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