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金錢

文學是理想的,金錢不一定都是。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

文學是理想的,金錢不一定都是。不過,從事寫作的人有時也會需要一點錢,空肚子不總是能寫優秀的詩歌。有些人出書發財了,有些人出版好的作品但是一輩子很窮,死后才慢慢成功。尼采生病之前,沒有出版社想出版他的哲學觀點,最后他用自己的工資來出版自己的著作,包括他非常深刻的詩歌。尼采發瘋了以后,別人幫助他出名。不過,他根本不知道他絕對的思想、了不起的德文找到了讀者。最終,除了康德以外,他成為了20世紀末最重要的哲學家??蓱z的尼采!

德國人有一個口號:精神上的“工作”應該是無償的。因此德國的學校,包括大學,不收學費,文學活動經常不需要門票。連民間的文學活動也可能沒有稿費,主人只請他的客人吃飯。

那么,如果文人們白努力,他們靠什么過日子呢?看情況。先看一些例子吧。從1990年代初開始,原來住北京的詩人楊煉越來越多到德語國家創作他的詩歌與雜文。有一次斯圖加特美麗的“孤獨堡”(Academy of Loneliness)請楊煉和他的妻子做駐院詩人(poet in 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