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忙“湊分”,專家忙獻策 “雙積分”落地,新能源車提速
“雙積分”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車政策應該更著眼于改善空氣質量,制定更長遠的目標,引導行業有序、健康地發展。
責任編輯:汪韜 實習生 蔣夢筱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
“雙積分”旨在“提升乘用車節能水平,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并消除新能源騙補亂象。
有多位受訪人士擔心企業沉淪于積分的“數字游戲”,達不到節能減排的要求。
“雙積分”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車政策應該更著眼于改善空氣質量,制定更長遠的目標,引導行業有序、健康地發展。
被認為傳統能源車和新能源車兩條腿走路的“雙積分”政策靴子終于落地。
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等五部委頒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于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辦法》首次將燃料消耗積分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旨在“提升乘用車節能水平,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并消除新能源騙補亂象。
自一年前征求意見開始,“雙積分”爭議不斷,也引發新一輪車企合并熱潮,連生產低速純電動的企業都備受熱捧。2017年8月,福特與眾泰擬組建純電動車合資公司;雷諾日產與東風汽車另組一家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再加上早前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大眾牽手江淮,以“積分”為紐帶的新一輪汽車合資熱潮正在上演。
而“雙積分”政策對產業和環境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考察。
積分替代補貼
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9萬輛,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政府大力補貼之下,卻有企業偽造虛假材料,騙取財政補貼。在財政部2016年的專項檢查中,通報的5個典型騙補案例共涉及財政補貼資金逾10億元。
2017年7月,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雙積分”辦法是替代財政補貼的接續政策,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由導入期進入市場成長期的主要標志。
“從總體上看,雙積分肯定是個好政策”。此前的財政補貼只是臨時性的,而“積分的激勵機制可以是長期,現在是第一次制定和執行,后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