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引發汽車業新一輪合資潮

在中國政府的雙積分政策推動下,中外車企開始了新一輪合資潮。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5月1日,山東濟南高速公路章丘服務站已引入新能源充電樁與專用充電車位,方便新能源車輛充電。(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

在中國政府的雙積分政策推動下,中外車企開始了新一輪合資潮。不同于上世紀90年代那波合資潮,這次中外車企不約而同指向了新能源汽車。更多民營車企成為外資的合作對象。

從大眾和江淮、戴姆勒和北汽、雷諾-日產和東風、福特和眾泰,再到最近的寶馬和長城,跨國公司汽車品牌和中國本土品牌紛紛宣布合資/合作意向,新一輪汽車合資潮涌動。他們都不約而同指向了新能源汽車。

從目前已經公開的合資、合作意向看,不同于上一輪汽車合資潮中,資金、技術、品牌、管理均來自外方,這一次合資雙方將共同研發、共同打造新品牌。上一輪合資的中方主體都是國有企業,這一次長城、眾泰等民營企業也赫然在列。

這輪新合資潮的大背景,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轉型,面對節能減排、環境制約等剛性壓力,中國政府推出史上最嚴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希望能夠激活企業電動化轉型的內在活力,而實際市場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

新合資潮來了

大眾汽車前總裁卡爾·哈恩在其自傳《從學徒到總裁——卡爾·哈恩在大眾汽車的40年》中寫道,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政府邀請所有的國際汽車公司去中國投資,得到的回應十分冷淡。大眾汽車屬于極少數發出肯定信號的生產商之一。

通用汽車最早提出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的想法,隨后在1984年落地的第一批合資車企北京吉普、上海大眾、廣州標致帶動下,1980年代-1990年代前后中國汽車界掀起了一股合資潮。

40年后,大眾仍是新一輪合資潮中最積極的一家。2017年5月22日晚,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日前收到國家發改委的批復,同意建設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中國)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這是此輪合資潮中第一家真正落地的。

2016年9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